[1] |
郑庆华, 刘行军, 柳益群, 周鼎武, 杨开艳, 王贵文, 张洋洋, 陈朕, 刘亮.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碳酸质喷积岩初探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22-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5
|
[2] |
储安心, 郑刘根, 刘梦, 程世贵, 周学年.
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0, 38(2): 257-2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2
|
[3] |
侯阳红, 康志宏, 赵晨君, 余旭东, 王恩博.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86-8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6
|
[4] |
王思贤, 冯彩霞, 刘燊, 范焱.
陕西紫阳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80-9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4
|
[5] |
宋世骏, 柳益群, 郑庆华, 周鼎武, 付瑜.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色岩系成因探讨——以铜川地区长73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17-11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3
|
[6]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7] |
王 强.
贵州毕节地区煤层中稀土元素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应用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1): 21-27.
|
[8] |
李 军.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89-596.
|
[9] |
张沛, 郑建平, 张瑞生, 余淳梅.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奥陶系——侏罗系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40-746.
|
[10] |
何江, 米娜, 匡运臣, 樊庆云, 王霞, 关伟, 李桂海, 李朝生, 王新伟.
黄河包头段颗粒物中轻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00-506.
|
[11] |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9-66.
|
[12] |
解启来, 陈多福, 漆亮, 陈先沛.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期后变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7-633.
|
[13] |
温汉捷, 裘愉卓, 凌宏文, 于柄松, 张贵山.
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0-626.
|
[14] |
梁华英, 王秀璋, 程景平.
粤北大沟谷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15-420.
|
[15] |
方国庆, 刘德良.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其浪组风暴岩中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68-72.
|
[16] |
吴朝东, 陈其英, 杨承运.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67-175.
|
[17] |
余素华, 郑洪汉.
宁夏中卫长流水剖面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49-155.
|
[18] |
傅碧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下志留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变的遥感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53-160.
|
[19] |
李日辉.
陕西富平中奥陶统金粟山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3, 11(2): 27-33.
|
[20] |
范德廉, 叶杰, 杨瑞英, 黄忠祥.
扬子地台前寒武-寒武纪界线附近的地质事件与成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3): 8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