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祥超, 周伯玉, 陈扬, 马海龙, 李亮, 王科朋, 林道峰, 赵文苹.
含煤岩系中煤层的差异沉积响应与油气勘探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212-12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3
|
[2] |
邵龙义, 王学天, 鲁静, 王东东, 侯海海.
再论中国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16-10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3
|
[3] |
邵龙义.
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9, 27(5): 904-914.
|
[4] |
陈全红.
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1): 70-76.
|
[5] |
冯乔.
博格达南缘二叠系古土壤类型及其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25-729.
|
[6] |
杨明慧.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05-1013.
|
[7] |
胡 平.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划分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78-386.
|
[8] |
李江涛,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刘晓丽, 柳汉丰.
基于测井数据小波变换的层序地层对比——以鲁西和济阳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39-645.
|
[9] |
张鹏飞.
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25-128,136.
|
[10] |
沙庆安.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 评介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49-149.
|
[11]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12] |
王国力, 张启林, 马珂, 马国林, 史仲武.
华亭煤产地含煤岩系成因地层分析及主煤层成因
. 沉积学报,
1995, 13(4): 55-63.
|
[13] |
钟建华.
湘中保和堂龙潭煤系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3, 11(1): 75-83.
|
[14] |
张鹏飞, 邵龙义.
广西合山地区合山组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4): 13-21.
|
[15] |
葛宝勋, 刘祖发, 张汉瑞.
河东煤田中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宇宙尘的首次发现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1): 98-105.
|
[16] |
黄志明, 张鸿升, 许建国, 葛宝勋, 刘祖发.
山西寿阳矿区含煤岩系环境及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89, 7(1): 91-99.
|
[17] |
黄操明, 周绮峰.
霍县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4): 72-80.
|
[18] |
栾绍堃.
青海祁连含煤区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1): 132-136.
|
[19] |
葛宝勋, 尹国勋, 李春生.
山西阳泉矿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3): 33-44.
|
[20] |
谌建国, 李有亮.
广西上二叠统含煤建造和藻坪沼泽成煤模式
. 沉积学报,
1983, 1(1): 8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