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佩, 钱其豪, 姜明忠, 陈续琴, 王爱明, 柴新, 宋祖勇, 冯文杰.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39-8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5
|
[2] |
卢树藩, 陈祎, 罗香建, 何犇, 符宏斌.
贵州石炭系黑色页岩层系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72-6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4
|
[3] |
王志金, 陈世悦, 马帅, 汪峰.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生物礁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77-118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9
|
[4] |
伊硕, 黄文辉, 金振奎, 高白水.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KT-II层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以扎纳若尔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39-1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4
|
[5] |
.
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18-125.
|
[6] |
卫平生, 李天顺, 李安春, 王建功.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40-247.
|
[7] |
郭福生.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36-141.
|
[8] |
江德昕, 王永栋.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47-54.
|
[9] |
彭军, 陈洪德, 田景春, 覃建雄, 侯中建, 杨晓宁, 寿建峰, 沈安江, 陈子炓.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190-197.
|
[10] |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高弯曲与低弯曲河流比较沉积学研究——以长江上、下荆江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27-232.
|
[11] |
尹寿鹏, 谢庆宾, 管守锐.
网状河比较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21-226.
|
[12] |
殷勇, 董玉珊, 高长林, 江建春, 范小林.
中天山马鞍桥石炭纪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00-106.
|
[13] |
周安朝, 赵省民, 贾炳文.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砾岩的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53-258.
|
[14] |
魏红红, 彭惠群, 李静群, 谢正温, 漆雕良.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03-408.
|
[15] |
张海清, 刘本培, 方念乔.
滇西南古特提斯石炭纪海山碳酸盐台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8-23.
|
[16] |
王一刚, 刘志坚, 文应初.
川东石炭系储层有机包裹体、储层沥青与烃类运聚关系
. 沉积学报,
1996, 14(4): 77-83.
|
[17] |
蔡峰, 许红, 郝先锋, 王玉净.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61-69.
|
[18] |
陈宗清.
川东天东地区石炭系天然气富集因素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02-108.
|
[19] |
徐兴, 张广忠, 韩作振, 张维胜.
鲁西石炭纪煤系中的火山事件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3): 93-104.
|
[20] |
史基安,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5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