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韦恒叶, 胡谍, 邱振, 张璇, 刘雯, 孔维亮, Ahmed Mansour.
川北—鄂西上二叠统富有机岩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74-7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6
|
[2] |
胡建芳, 彭平安.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68-9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9
|
[3] |
齐跃春.
漠河盆地依列克得组火山活动间歇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64-172.
|
[4] |
郑朝阳.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藏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605-612.
|
[5] |
谢小敏.
浙闽地区下白垩统黑色泥岩沉积环境初探:微体古生物与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08-1116.
|
[6] |
何江林.
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3): 626-634.
|
[7] |
乔海明.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54-160.
|
[8] |
段毅, 彭林, 曹曼琳, 张存洁.
兰州市大气沉降物和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通量及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2-156.
|
[9] |
郝石生.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瞻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5.
|
[10] |
庄汉平, 冉祟英, 何明勤, 卢家烂, 刘金钟.
楚雄盆地有机质、膏盐与砂岩铜矿生成关系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与机理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29-138.
|
[11] |
段毅, 徐雁前, 马兰花, 申秀荣.
毕家山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特征与矿床若干成因问题探讨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98-205.
|
[12] |
张柏生, 刘文汇, 徐永昌, 王兆云, 吴铁生.
辽河盆地过渡带有机地球化学(Ⅰ)──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质与过渡带气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58-65.
|
[13] |
丁祖国, 柴之芳, 马建国, 傅家谟, 盛国英, 彭平安, 林清.
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特征及其石油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08-117.
|
[14] |
刘宝珺.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学理术会议开幕词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54-155.
|
[15] |
卢家烂, 傅家谟.
沉积改造矿床形成中的若干有机地球化学问题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71-177.
|
[16] |
李育慈, 陈德扬.
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正式成立
. 沉积学报,
1989, 7(2): 34-34.
|
[17] |
傅家谟, 盛国英.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观点探讨我国某大型自然硫矿床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7, 5(3): 96-101.
|
[18] |
王有孝, 程学惠, 吴贻华, 范璞, 蒋助生.
洱海现代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86, 4(4): 87-99.
|
[19] |
杨世倬.
首届盐类沉积学术会议在著名盐都——自贡召开
. 沉积学报,
1985, 3(1): 28-28.
|
[20] |
刘朝林, 姚志温, 吴德云.
安徽省主要煤种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煤成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2): 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