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军平, 张才利, 谭开俊, 黄正良, 史江龙, 张艳, 李相博, 郭玮, 王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勘探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83
|
[2] |
张殿伟, 郝运轻, 张荣强, 孙炜, 高平, 李甘璐.
四川盆地湄潭组生烃潜力分析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35-6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9
|
[3] |
刘辰生, 王辉, 李想, 邱争科, 郭建华, 王宗秀.
湘中—湘南烟溪组沉积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 沉积学报,
2020, 38(1): 218-2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6
|
[4] |
田庆春, 杨太保, 石培宏.
可可西里古湖泊沉积物有机碳δ13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60-2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5
|
[5] |
明晓冉, 刘立, 刘娜娜, 宋土顺, 王福刚, 于严龙.
鄂尔多斯盆地JX井延长组砂岩固碳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1): 202-2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21
|
[6] |
.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72-682.
|
[7] |
.
南海表层沉积物与沉降颗粒物中有机碳的δ13C对比研究及其古环境再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40-345.
|
[8] |
陈建军.
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始面貌探讨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18-525.
|
[9]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35-140.
|
[10] |
付锁堂, 冯乔, 张文正.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与靖边天然气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28-532,538.
|
[11] |
柳广弟, 张仲培, 张枝焕, 陈文学, 陈文礼, 李永林.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5-348.
|
[12] |
S.G.Pemberton, 周志澄, J.MacEachern.
事件层的保存潜力探讨
. 沉积学报,
2001, 19(1): 7-12.
|
[13] |
张建博, 陶明信.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1-614.
|
[14] |
郑建京, 吉利明, 孟仟祥.
天然气碳同位素部分反序与乙烷碳同位素特征的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11-814.
|
[15] |
李春园, 王先彬, 夏新宇.
甲烷及其同系物δ13C值反序排列特征的数值模拟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6-311.
|
[16] |
陈践发, 陈振岩, 季东民, 于深, 赵长虹, 王先彬.
辽河盆地天然气中重烃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5-8.
|
[17] |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
[18] |
张文正, 昝川莉, 李先奇, 关德师, 戴金星, 徐永昌.
塔里木盆地凝析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与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09-115.
|
[19] |
秦匡宗, 吴肖令.
高磁场固态碳13核磁共振法研究干酪根的热降解成烃机理
. 沉积学报,
1990, 8(1): 19-27.
|
[20] |
范璞, 张谦.
准噶尔盆地原油、生油岩的顺磁共振及碳同位素的特征
. 沉积学报,
1986, 4(1): 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