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如凯, 孙龙德, 张天舒, 张志杰, 沈安江, 毛治国, 王兆明, 任义丽, 江航, 张素荣, 万力.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研究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75
|
[2] |
于景强, 韩宏伟, 张云银, 蔡来星, 刘海宁, 娄凤芹, 董大伟.
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与油气勘探再实践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340-135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8
|
[3] |
孟祥超, 周伯玉, 陈扬, 马海龙, 李亮, 王科朋, 林道峰, 赵文苹.
含煤岩系中煤层的差异沉积响应与油气勘探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212-12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3
|
[4] |
张成弓, 陈安清, 侯林君, 戚明辉, 陈洪德, 钟怡江, 夏雨晴, 周雁.
中国西部古老海相沉积建造的典型结构样式及勘探指向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91-15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8
|
[5] |
施振生, 邱振.
海相细粒沉积层理类型及其油气勘探开发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81-1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7
|
[6] |
陈安清, 侯明才, 陈洪德, 徐胜林, 钟怡江, 刘文均.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领域拓展历程及沉积学的基本驱动作用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54-10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6
|
[7] |
张焕旭, 陈世加, 杨迪生, 马捷, 关新, 邹贤利, 黄海.
东道海子凹陷周缘构造油气源对比及勘探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93-40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6
|
[8] |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油气勘探前景再认识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66-775.
|
[9] |
.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多期成藏模式及勘探有效性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66-178.
|
[10] |
马 锋.
世界白云岩油气田勘探综述
. 沉积学报,
2011, 29(5): 1010-1022.
|
[11] |
付锁堂.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 沉积学报,
2010, 28(2): 373-379.
|
[12] |
李磊.
块体搬运复合体的识别、演化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1): 76-82.
|
[13] |
李祥辉.
深海沉积理论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77-86.
|
[14] |
.
碎屑岩压裂缝的特征、成因与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83-487.
|
[15] |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43-149.
|
[16] |
李阳, 邱桂强, 刘建民.
沉积学研究对济阳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开发的推动作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0-407.
|
[17] |
罗平, 裘怿楠, 贾爱林, 王雪松.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42-147.
|
[18] |
雷怀玉, 邹伟宏, 王连军, 郑宪, 王权, 刘珍花.
岔西地区浊积岩的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89-94.
|
[19] |
宁松华, 张厚福.
古河道解释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3): 33-36.
|
[20] |
王忠然, 刘淑珍, 张振才, 陈献忠, 曾宪章.
单芳甾烷的GC/MS鉴定及其在石油勘探上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83, 1(1): 96-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