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源, 任传真, 房强, 吴怀春, 时美楠, 张世红, 杨天水, 李海燕.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萨尔干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25, 43(1): 88-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65
|
[2] |
魏天媛, 蔡春芳, 扈永杰, 刘大卫, 蒋子文.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储层成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527-5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6
|
[3] |
杨帅, 陈安清, 张玺华, 李乾, 徐胜林, 陈聪, 孙诗, 李富祥, 罗倩, 文龙, 陈洪德.
四川盆地二叠纪栖霞—茅口期古地理格局转换及勘探启示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66-14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2
|
[4] |
.
深水湖盆沉积砂体的层序地层分析——以四川侏罗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798-806.
|
[5]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6] |
杨俊生.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94-1004.
|
[7]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8] |
徐国强, 刘树根, 武恒志, 李智武, 孙玮.
海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16-322.
|
[9]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10] |
郭彦如.
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的控制因素与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95-301.
|
[11] |
陈强路, 王恕一, 钱一雄, 马红强.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33-637.
|
[12]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97-202.
|
[13] |
范国章, 金之钧, 刘国臣, 张宝民.
塔里木盆地高频波识别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5-248,270.
|
[14] |
刘洛夫, 赵建章, 张水昌, 方家虎, 肖中尧.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75-479.
|
[15] |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
[16] |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66-71.
|
[17] |
王毅, 纪友亮, 熊继辉, 田海芹.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2): 74-81.
|
[18] |
李文厚.
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8-22.
|
[19] |
王维纲, 吕炳全.
小尺度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分析——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24-29.
|
[20] |
魏魁生, 叶淑芬, 郭占谦, 徐宏, 任延广, 王玉华, 孙显义.
松辽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4): 5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