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成林, 徐波, 曾诚, 李彦泽.
渤海湾盆地南堡2⁃1区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表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19-2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7
|
[2] |
尹志军, 李彦泽, 张建民, 张章, 侯东梅, 陈冰歌.
基于地震属性智能融合的稀井网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表征 --以渤海湾盆地C-6油田馆陶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2
|
[3] |
年涛, 杨金川, 姜在兴, 贾光华, 闫晓倩, 孟嘉轶, 吕江锋.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红层沉积再认识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50-1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6
|
[4] |
魏巍, Algeo Thomas J., 陆永潮, 刘惠民, 张守鹏, 张靖宇, 杜远生.
古盐度指标与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海侵事件初探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71-5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4
|
[5] |
罗妮娜, 侯守探, 纪友亮, 吕文睿, 张艺楼, 陈佩磊, 李圣明, 张兰.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混积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37-10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6
|
[6] |
张景军, 李凯强, 王群会, 王志坤, 韩江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41-1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5
|
[7] |
.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膏盐岩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26-137.
|
[8] |
.
利用上超点法重建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渐新世湖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15-1121.
|
[9] |
付兆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26-31.
|
[10] |
李 军.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89-596.
|
[11] |
董艳蕾.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54-563.
|
[12] |
马素萍, 张晓宝, 宋成鹏.
天然气伴生凝析油Mango参数的成因内涵——以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6): 923-927.
|
[13] |
马素萍 张晓宝 宋成鹏.
天然气伴生凝析油Mango参数的成因内涵——以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3-927.
|
[14] |
孟元林.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85-192.
|
[15] |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侵问题研究进展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04-612.
|
[16] |
高喜龙, 肖贤明, 赵必强, 鹿洪友, 唐永春.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史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59-364.
|
[17] |
关德师, 王兆云, 秦勇, 程克明.
二次生烃迟滞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33-538.
|
[18] |
金振奎, 邹元荣, 由伟丰, 蒋春雷.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19.
|
[19] |
雷怀玉, 邹伟宏, 王连军, 郑宪, 王权, 刘珍花.
岔西地区浊积岩的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89-94.
|
[20] |
何海清, 王兆云, 程玉群.
渤海湾盆地深层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73-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