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

孙枢 李继亮

孙枢, 李继亮.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J]. 沉积学报, 1984, 2(4): 1-7.
引用本文: 孙枢, 李继亮.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J]. 沉积学报, 1984, 2(4): 1-7.
Sun Shu, Li Jiliang. RESEARCHES ON TURBIDITY AND OTHER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4, 2(4): 1-7.
Citation: Sun Shu, Li Jiliang. RESEARCHES ON TURBIDITY AND OTHER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4, 2(4): 1-7.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

RESEARCHES ON TURBIDITY AND OTHER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HINA

  • 摘要: 引言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沉积学工作者对浊流沉积和其他重力流沉积寄予很大重视,陆续在各个时代的地质剖面中发现了这类沉积物,并进行了程度不等的研究,代表了我国沉积学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83年10月14—21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和云南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浊流沉积现场考察及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会议参加者考察了桂西山区田林县的路城,八渡和浪平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剖面上的碳酸盐台地跌积边缘重力沉积、深海盆陆源碎屑浊积岩和火山碎屑浊积岩。会上宣读了27篇论文,进行了学术讨论。这次会议无疑将促进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工作更加迅速地深入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已往的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的研究成果予以简要综述,同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些初步的议论。
  • [1] (1)王鹤年,1961,湘西前震旦纪板溪群中复理石建造的发现及其不整合间题的讨论,地质学报,第41卷,第1期。

    (2)关尹文、丘元禧、顾宝荣,1959,浙西皖南上奥陶系复理石建造的发现,地质学报,第39卷,第2期。

    (3)孙枢、从柏林、李继亮,1981,豫陕中一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一)。地质科学,第4期,314-322。

    (4)李继亮、从柏林,1980,试论渤海的形成与演化《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206-220,科学出版社。

    (5)李继亮、陈昌明、高文学、陈瑞君、黄家宽、田兴有、刘杰汉,1978,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地质科学,第1期,26-44。

    (6)李继亮、胡辅佑,1981,自云鄂博群中的蛇纹岩质滑塌堆积,地质科学,第3期269-272。

    (7)西南石油学院地质系碳酸盐岩研究室,1982,滇黔桂南盘江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相及其火山碎屑浊积岩成因研究,西南石油学院院报,第1期,1 -26。

    (8)梅志超、陈景维、卢焕勇、李文厚,1982,陕西富平中奥陶统平凉组的深水碳酸盐岩碎屑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卷,第1期,49-58。

    (9}高振中、刘怀波,1983,十万大山盆地北缘早三叠世碳酸盐重力流及其地质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4卷,第1期,53-65。

    (10)孙永传、郑浚茂、王德发、李蕙生,1980,湖盆水下冲积扇—一个找油的新领域,科学通报,第17期,799-801。

    (11)Cummins, W.A.,1962, The graywache problem. Liverpool Manchester Geol.Jour.Yol. 3,51-72.

    (12)Dickinson, W. R.,1970, Interpreting detrital modes of gray w acke and arkose.J. Sed. Petrol.V01.40, 695-707.
  • [1]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2]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14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46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4-03-19
  • 刊出日期:  1984-12-10

目录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

    摘要: 引言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沉积学工作者对浊流沉积和其他重力流沉积寄予很大重视,陆续在各个时代的地质剖面中发现了这类沉积物,并进行了程度不等的研究,代表了我国沉积学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83年10月14—21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和云南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浊流沉积现场考察及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会议参加者考察了桂西山区田林县的路城,八渡和浪平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剖面上的碳酸盐台地跌积边缘重力沉积、深海盆陆源碎屑浊积岩和火山碎屑浊积岩。会上宣读了27篇论文,进行了学术讨论。这次会议无疑将促进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工作更加迅速地深入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已往的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的研究成果予以简要综述,同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些初步的议论。

    English Abstract

    孙枢, 李继亮.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J]. 沉积学报, 1984, 2(4): 1-7.
    引用本文: 孙枢, 李继亮.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J]. 沉积学报, 1984, 2(4): 1-7.
    Sun Shu, Li Jiliang. RESEARCHES ON TURBIDITY AND OTHER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4, 2(4): 1-7.
    Citation: Sun Shu, Li Jiliang. RESEARCHES ON TURBIDITY AND OTHER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4, 2(4): 1-7.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