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海, 徐耀辉, 李阳, 黄凌松, 吕奇奇, 刘忠保.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51-2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47
|
[2] |
金秉福, 党丽丽, 孔庆祥, 王孟瑶, 岳伟, 樊水淼.
黄河和长江沉积角闪石亲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与物源辨识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49-1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8
|
[3] |
周瑞琦, 傅恒, 徐国盛, 苗清, 付振群.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沉积层序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32-14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5
|
[4] |
田庆春, 杨太保, 石培宏.
可可西里古湖泊沉积物有机碳δ13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60-2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5
|
[5] |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02-9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9
|
[6] |
.
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18-324.
|
[7] |
.
近期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37-147.
|
[8] |
张 瑞.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速率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04-713.
|
[9] |
王永红.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11-516.
|
[10] |
叶明阳.
芙蓉洞次生碳酸盐沉积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84-690.
|
[11] |
刘红.
波流共同作用下潮滩剖面沉积物和地貌分异规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33-843.
|
[12] |
刘 红.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45-455.
|
[13] |
段凌云, 王张华, 李茂田, 潘建明, 陈中原, Yishiki Saito, Yutaka kanai.
长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及沉积环境解释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14-522.
|
[14] |
谢小平, 王兆印, 沈焕庭.
长江口九段沙现代潮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66-573.
|
[15] |
余华, 刘振夏, 熊应乾, 李巍然, 王昆山.
东海DGKS9617岩芯物源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51-657.
|
[16] |
刘招君.
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48-154.
|
[17] |
韩晓非, 张卫国, 陈满荣, 俞立中.
长江口潮滩植物对沉积物铁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磁性特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95-499.
|
[18] |
王国纯, 朱伟林.
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0-108.
|
[19] |
陈履安.
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元素分异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87-95.
|
[20] |
朱明善.
东海沉积地层矿物研究
. 沉积学报,
1988, 6(3): 7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