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光银, 蒋裕强, 李星涛, 孙莎莎, 付永红, 谷一凡, 王占磊, 季春海.
海陆过渡相与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差异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30-10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9
|
[2] |
谢小平, 李姝臻, 鲁宁, 王永栋, 席书娜.
川北广元须家河组一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2): 493-5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4
|
[3] |
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26-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8
|
[4] |
陈安清, 侯明才, 陈洪德, 徐胜林, 钟怡江, 刘文均.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领域拓展历程及沉积学的基本驱动作用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54-10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6
|
[5] |
.
沉积相变迁对内陆湖泊沉积易溶盐作为古环境指标的影响——以西宁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01-109.
|
[6] |
.
中国东部陆架全新世沉积体系:过程—产物关系研究进展评述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45-855.
|
[7] |
张焱.
兰州地区新近纪地层的沉积相与古环境记录
. 沉积学报,
2010, 28(3): 611-619.
|
[8] |
王剑.
中国南方古大陆研究进展与问题评述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18-825.
|
[9] |
张金亮 张鑫.
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与油气分布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61-368.
|
[10]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45-553.
|
[11] |
郑洪波, Kutherine Butcher, Chris Powell.
新疆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Ⅱ沉积相与沉积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1): 46-51.
|
[12] |
王开发, 支崇远, 郑玉龙, 王洪根.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6-143.
|
[13] |
范璞, 张柏生.
博采众长独具匠心——《煤成油的形成和成烃机理》一书评介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82-182.
|
[14] |
范璞, 张柏生.
博采众长独具匠心--《煤成油的形成和成烃机理》一书评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72-172.
|
[15] |
裘亦楠.
深水牵引流沉积一书评价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81-181.
|
[16] |
宋天锐.
评新科技成果《中、下杨子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一书
. 沉积学报,
1992, 10(1): 46-46.
|
[17] |
陈淑珠, 陈国春.
桩西洼陷沙三下段沉积相与含油气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1): 71-80.
|
[18] |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
[19] |
陈丽蓉, 申顺喜, 徐文强, 李安春.
中国海的碎屑矿物组合及其分布模式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6, 4(3): 87-96.
|
[20] |
江涛.
一部岩相古地理图的新著——《中国海陆变移海域沉积相与油气》一书评介
. 沉积学报,
1985, 3(1): 6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