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刘魁梧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J].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引用本文: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J].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Liu Kuiwu. THE TEXTURE TYPES, GENESES AND ORE-FORMING STAGES OF SEDIMENTARY PHOSPHOR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5, 3(1): 29-41.
Citation: Liu Kuiwu. THE TEXTURE TYPES, GENESES AND ORE-FORMING STAGES OF SEDIMENTARY PHOSPHOR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5, 3(1): 29-41.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THE TEXTURE TYPES, GENESES AND ORE-FORMING STAGES OF SEDIMENTARY PHOSPHORITE

  • 摘要: 磷块岩的岩石类型和成矿阶段划分是磷块岩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早在50年代后期,叶连俊等人就对磷块岩及其分类进行过研究[1],随着沉积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碳酸盐岩研究的进展,磷块岩岩石学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磷块岩分类从矿体形态(层状、透镜状、结核状)、大地构造(地台型、地槽型)等分类走向了结构成因分类。在这方面,工作较多,较系统的有美国的S.R.Riggs和法国的M.S1ansky[9][10]。我国的孙枢、陈其英、赵东旭[2][3]及孟祥化[4]、周茂基[5]、东野[6]等人也先后对磷块岩的结构成因类型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给磷块岩的分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 [1] (1)叶连俊,1959,中国磷块岩矿石类型及远景评价,“磷矿专集”科学出版社。

    (2)孙枢、陈其英等,1973,川西磷酸岩,地质科学、3期。

    (3)陈其英、赵东旭,1981,晋南磷酸岩,《沉积学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4)刘宝屠等,1980,沉积岩石学(磷酸盐部分孟祥化编),地质出版社。

    (5)周茂基、盛章其,1982,贵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矿石结构及地质意义,地质学报,1期。

    (6)东野,1980,海相磷块岩成因与分类,化工地质,4期。

    (7)陈孟荻、陈忆元,1980,寒武纪最早期一种可能的粪化石,地质科学,4期。

    (8)叶连俊、孙枢等,1981,沉积铁矿床找矿预测工作中的几个值得探讨的沉积学理论问题,《沉积岩石学研究》,科学出版社。

    (9)Riggs S.R.,1979,Petrology of the Tertiary phosphorite system of Florida. Econ. Geol.74.

    (IO) Slansky M.,1980, Geologic des phosphates sedimentaires meroire.B.R.G. M. No. II4.

    (11) Bentor Y. K.,1980, Marine phosphorite.S.E.P. M.,Special publication, NO. 29.

    (12) Soudry D.and Champetier Y.,1983, Microbial processes in the N egev p hos- phorite, Sedimentology,Vol 30, No. 3.
  • [1]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2]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39
  • HTML全文浏览量:  17
  • PDF下载量:  46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4-01-07
  • 刊出日期:  1985-03-10

目录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摘要: 磷块岩的岩石类型和成矿阶段划分是磷块岩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早在50年代后期,叶连俊等人就对磷块岩及其分类进行过研究[1],随着沉积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碳酸盐岩研究的进展,磷块岩岩石学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磷块岩分类从矿体形态(层状、透镜状、结核状)、大地构造(地台型、地槽型)等分类走向了结构成因分类。在这方面,工作较多,较系统的有美国的S.R.Riggs和法国的M.S1ansky[9][10]。我国的孙枢、陈其英、赵东旭[2][3]及孟祥化[4]、周茂基[5]、东野[6]等人也先后对磷块岩的结构成因类型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给磷块岩的分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English Abstract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J].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引用本文: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J].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Liu Kuiwu. THE TEXTURE TYPES, GENESES AND ORE-FORMING STAGES OF SEDIMENTARY PHOSPHOR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5, 3(1): 29-41.
    Citation: Liu Kuiwu. THE TEXTURE TYPES, GENESES AND ORE-FORMING STAGES OF SEDIMENTARY PHOSPHOR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5, 3(1): 29-41.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