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13-619.
引用本文: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13-619.
ZHANG Zhen-cheng, SUN Jian-meng, SHI Zhen-fei, CAI Xiao-ming, SU Yuan-da, LIAO Dong-liang. Application of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to Secondary Porosity Analysi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13-619.
Citation: ZHANG Zhen-cheng, SUN Jian-meng, SHI Zhen-fei, CAI Xiao-ming, SU Yuan-da, LIAO Dong-liang. Application of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to Secondary Porosity Analysi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13-619.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项目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振城,男,1977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储层敏感性与产能预测。

  • 中图分类号: P631.8

Application of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to Secondary Porosity Analysis

  • 摘要: 结合高邮凹陷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在地质、地震及岩芯分析的基础上,对次生孔隙的成因机制从测井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利用整个井段的声波测井资料可以识别成岩阶段,划分次生孔隙发育的起始层段;2)分析利用声波孔隙度与密度、中子孔隙度差值求取次生孔隙度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依条件的不同进行方法的选取;3)利用声波—电阻率幅度差法量化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分析有机质经过热解后产生的有机酸对砂体产生的溶蚀作用,判断由此导致的次生孔隙发育请况;4)利用声波时差辨识异常高压层段,分析次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以上方法经过实例验证,效果明显。
  • [1] 1 李义军. 浅述次生孔隙的成因[J].西北地质,2002,(01):65-69.

    2 张以明. 冀中饶阳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03):208-215.

    3 王正允,王方平,林小云. 塔北三叠、侏罗统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的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03):203-210.

    4 李捷,王海云. 东北晚中生代短陷盆地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沉积学报,1999,(04):591-595.

    5 李忠,李惠生. 东濮凹陷深部次生孔隙成因与储层演化研究[J].地质科学,1994,(03):267-274.

    6 刘林玉.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6,(03):317-324.

    7 刘林玉,陈刚,柳益群. 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1998,(02):97-101.

    8 张琴,钟大康,朱筱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03):281-285.

    9 刘爱永,陈刚,刘林玉. 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的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2,(04):345-353.

    10 钟大康,朱筱敏,蔡进功.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03):286-290.

    11 洪有密.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12 操应长,姜在兴,夏斌. 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界面的方法、原理及实例[J].沉积学报,2003,(02):318-322.

    13 张小莉,沈英,陈文学.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0,(03):127-131.

    14 孙建孟,李召成,关雎. 用测井确定储层敏感性[J].石油学报,1999,(04):34-38.

    15 张振城,孙建孟.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3,(06):26-29.

    16 苗建宇,祝总祺,刘文荣. 济阳凹陷下第三系温度、压力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关系[J].石油学报,2000,(03):36-40.

    17 张立鹏,边瑞雪,杨双彦. 用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J].测井技术,2001,(02):146-152.

    18 祝总祺,苗建宇,刘文荣. 论压力封存箱及其对次生孔隙的保护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1):73-77.

    19 王越之. 地层压力研究方法新进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03):210-212.

    20 邵新军,许昀,吕中锋. 地层流体压力预测方法的讨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03):100-10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8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75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11-22
  • 修回日期:  2005-01-20
  • 刊出日期:  2005-12-10

目录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张振城,男,1977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储层敏感性与产能预测。

    • 中图分类号: P631.8

    摘要: 结合高邮凹陷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在地质、地震及岩芯分析的基础上,对次生孔隙的成因机制从测井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利用整个井段的声波测井资料可以识别成岩阶段,划分次生孔隙发育的起始层段;2)分析利用声波孔隙度与密度、中子孔隙度差值求取次生孔隙度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依条件的不同进行方法的选取;3)利用声波—电阻率幅度差法量化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分析有机质经过热解后产生的有机酸对砂体产生的溶蚀作用,判断由此导致的次生孔隙发育请况;4)利用声波时差辨识异常高压层段,分析次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以上方法经过实例验证,效果明显。

    English Abstract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13-619.
    引用本文: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J]. 沉积学报, 2005, 23(4): 613-619.
    ZHANG Zhen-cheng, SUN Jian-meng, SHI Zhen-fei, CAI Xiao-ming, SU Yuan-da, LIAO Dong-liang. Application of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to Secondary Porosity Analysi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13-619.
    Citation: ZHANG Zhen-cheng, SUN Jian-meng, SHI Zhen-fei, CAI Xiao-ming, SU Yuan-da, LIAO Dong-liang. Application of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to Secondary Porosity Analysi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4): 613-619.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