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攀, 甯濛, 文华国, 郎咸国.
镁同位素示踪碳酸盐岩沉积—成岩过程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46-156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2
|
[2] |
穆财能, 侯明才, 刘欣春, 张虹瑞, 范程华.
基于高精度碳酸盐岩微相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57-13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8
|
[3]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4] |
贾文博, 关平, 刘沛显, 于川淇, 庞磊.
湖相碳酸盐岩元素测试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4): 842-8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42
|
[5] |
谭飞, 张云峰, 王振宇, 董兆雄, 黄正良, 王前平, 高君微.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不同组构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实验
. 沉积学报,
2017, 35(2): 413-42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8
|
[6] |
樊爱萍, 杨仁超, 韩作振, 崔明明, 蔡娜.
鲁西地区张夏组碳酸盐岩成岩系统
. 沉积学报,
2015, 33(1): 67-7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7
|
[7]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组合及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8-428.
|
[8] |
.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20-236.
|
[9] |
邓长瑜, 张秀莲, 陈建文, 王贤.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88-596.
|
[10] |
岳长涛, 李术元, 丁康乐, 钟宁宁.
碳酸盐岩系TSR系统中铁的硫化物生成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43-749.
|
[11] |
范善发, 周中毅, 解启东.
深部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保存的特征及其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14-117.
|
[12] |
韦龙明.
菌藻对碳酸盐颗粒的泥晶化作用研究─以滇西保山地区下石炭统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1995, 13(3): 89-97.
|
[13] |
朱莲芳.
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40-149.
|
[14] |
杨俊杰, 黄思静,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表生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不同组成碳酸盐岩溶蚀成岩过程的实验模拟
. 沉积学报,
1995, 13(4): 49-54.
|
[15] |
陈荣坤.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21.
|
[16]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17] |
张水昌, 童箴言.
海相碳酸盐岩中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组成及成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1): 76-82.
|
[18]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19] |
高仁祥.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50-58.
|
[20]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