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鑫, 查小春,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张玉柱, 王娜, 韩宜欣.
若尔盖盆地玛曲段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和地表过程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0
|
[2] |
刘晓杰, 季银利, 向荣, 张大海, 李先国.
东海内陆架岩心中木质素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525-5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3
|
[3] |
王明霄, 郑世雯, 范德江.
东海内陆架近两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原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73-9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8
|
[4] |
张明宇, 常鑫, 胡利民, 毕乃双, 王厚杰, 刘喜停.
东海内陆架有机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93-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0
|
[5] |
袁忠鹏, 胡刚, 王永红, 黄畅, 贾仲佳, 梁伟强, 彭锦.
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10-62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3
|
[6] |
张玉芬, 李长安, 赵举兴, 毛欣, 许应石, 魏传义, 李亚伟, 张岱.
江汉平原东北缘末次冰消期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83-9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4
|
[7] |
秦亚超, 孙荣涛, 王红, 田振兴, 徐扬, 温珍河.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90-8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3
|
[8] |
周建超, 吴敬禄, 曾海鳌.
新疆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揭示的环境信息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58-116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7
|
[9] |
陈晓辉, 李日辉, 蓝先洪, 王燕.
MIS3中期以来北黄海中部陆架古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02-1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9
|
[10] |
滕晓华, 张志高, 韩文霞, 方亚会, 叶程程.
塔里木盆地南缘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41-9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0
|
[11] |
李楠楠, 介冬梅, 阳金秀, 陈雪松, 陈玉洁, 胡楚天, 乔志和.
长白山西麓泥炭灰分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73-883.
|
[12] |
.
沉积相变迁对内陆湖泊沉积易溶盐作为古环境指标的影响——以西宁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01-109.
|
[13] |
.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46-652.
|
[14] |
舒强.
苏北盆地浅钻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11-117.
|
[15] |
张西营.
德令哈盆地尕海湖DG03孔岩芯矿物组合与古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67-773.
|
[16] |
谢 昕.
古环境研究中深海沉积物粒度测试的预处理方法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84-692.
|
[17] |
汪 勇.
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49-355.
|
[18] |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60-267.
|
[19] |
肖尚斌, 李安春.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22-129.
|
[20] |
魏文寿.
沙漠表层粒度与水热变化的环境效应分析──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52-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