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伟光, 陈磊, 陈军林.
内蒙古霍各乞宝音图群大理岩古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59-47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8
|
[2] |
赵伟光, 夏楚林, 陈磊.
渣尔泰山群及宝音图群大理岩古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660-16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9
|
[3] |
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26-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8
|
[4] |
王力宝, 厚刚福, 卞保力, 李亚哲, 窦洋, 尤新才, 郭华军, 徐洋, 邹志文.
现代碱湖对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环境的启示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13-9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1
|
[5] |
马瑞丰, 张威, 刘亮, 杨蝉玉.
沉积植物古DNA技术在古植被重建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179-11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21
|
[6] |
李金梅.
贵州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1): 26-32.
|
[7] |
徐勇航.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02-609.
|
[8] |
金凤鸣.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在层序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1): 86-91.
|
[9] |
邱隆伟.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02-209.
|
[10] |
王永栋, 江德昕, 谢小平.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34-440.
|
[11] |
江德昕, 王永栋.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47-54.
|
[12] |
朱艳, 陈发虎, 张家武, 安成邦.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6-191.
|
[13] |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
[14] |
吉磊.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统遮普惹组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88-95.
|
[15] |
吉利明.
甘肃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和地理分区位置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33-142.
|
[16] |
梁百和, 朱素琳.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92, 10(2): 39-44.
|
[17] |
刘光华.
粘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48-57.
|
[18] |
徐兴国.
川东及邻近地区早侏罗世铁岩的沉积环境及形成过程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2): 119-128.
|
[19] |
黄杏珍.
扫描电镜下灰泥灰岩的鉴别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4, 2(3): 91-100.
|
[20] |
唐祥华.
京津霸地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的生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3, 1(2): 96-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