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集, 王峰, 戚林河, 王斌, 赵剑, 吴静仪, 肖云宵, 徐明慧, 黎乾.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380-13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33
|
[2] |
惠潇, 侯云超, 喻建, 龙盛芳, 郭懿萱, 刘永涛, 张杰.
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深湖区前积型地震地层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2, 40(3): 787-8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0
|
[3] |
曹江骏, 杨友运, 陈朝兵, 卜广平, 王茜, 杨一茗.
致密砂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05-1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1
|
[4]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5] |
任双坡, 姚光庆, 毛文静.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叠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三段Ⅳ-Ⅵ油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82-5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6
|
[6] |
孙雨, 赵丹, 于利民, 王继平, 闫百泉, 马世忠.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以松辽盆地北部永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39-44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2
|
[7] |
.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构造坡折带类型及其对砂体和油气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58-367.
|
[8] |
.
深水湖盆沉积砂体的层序地层分析——以四川侏罗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798-806.
|
[9] |
.
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的砂体类型与多层叠置的连续型油藏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206-1212.
|
[10] |
李相博.
大型坳陷湖盆沉积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与油气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17-729.
|
[11] |
付锁堂.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81-1089.
|
[12] |
朱筱敏.
地震沉积学在陆相湖盆三角洲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9, 27(5): 915-921.
|
[13] |
郭建华.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69-176.
|
[14] |
陈景山.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1): 53-58.
|
[15] |
.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基山砂体地震作用成因新论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88-495.
|
[16] |
伍涛, 王建国, 王德发.
辫状河砂体储层沉积学研究──以张家口地区露头砂体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27-33.
|
[17] |
梅志超, 林晋炎.
湖泊三角洲的地层模式和骨架砂体的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4): 1-11.
|
[18] |
朱国华.
陕甘宁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系延长统低渗透砂体和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85, 3(2): 1-17.
|
[19] |
钱凯, 屈平彦, 宋凯.
古三角洲砂体入湖距离的动力学预测
. 沉积学报,
1984, 2(3): 82-90.
|
[20] |
郑浚茂, 王德发, 孙永传.
东濮断陷盐湖盆地下第三系砂体类型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4, 2(2): 1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