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柳晶晶, 王夏, 孟令赞, 曾雨涵, 冯翼妍, 金鑫, 张磊.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构成及其转换过程定量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45-4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1
|
[2] |
高抒.
南京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沉积动力过程初探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673-16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4
|
[3] |
张倚安, 李士祥, 田景春, 周新平, 杨田.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 沉积学报,
2021, 39(2): 297-3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5
|
[4] |
袁静, 钟剑辉, 宋明水, 张宇, 向奎, 赵永福, 俞国鼎, 李欣尧.
沾化凹陷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源-汇体系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42-5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6
|
[5] |
尹青, 伊海生, 周凯.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44-11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6
|
[6] |
焦学文, 巩磊, 王超勇, 孙旭, 亓乐.
川南先锋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碳酸盐微相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65-87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3
|
[7] |
杨仁超, 金之钧, 孙冬胜, 樊爱萍.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异重流沉积新发现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0-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2
|
[8] |
赵小明.
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期的特殊沉积——“错时相”沉积
. 沉积学报,
2010, 28(2): 314-323.
|
[9] |
李双应, 岳书仓.
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
. 沉积学报,
2002, 20(1): 7-12.
|
[10] |
秦建华, 颜仰基, 吴应林, 谭钦银.
贵州贵阳贞丰地区早中三叠世深水碳酸盐斜坡沉积特征、演化和构造控制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47-552.
|
[11] |
李培军, 侯泉林, 李继亮, 孙枢.
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溪口组浊流沉积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0-57.
|
[12] |
何海清.
西秦岭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1): 86-92.
|
[13] |
张廷山, 兰光志, 陈晓慧, 俞剑华, 边立曾.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 沉积学报,
1995, 13(4): 27-36.
|
[14] |
赵永胜, 王多义, 胡志水.
四川盆地西缘早三叠世早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环境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9.
|
[15]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16] |
朱洪发, 秦德余, 陈跃, 葛万兴, 陈亚中.
江南早三叠世碳酸盐岩台地及其两侧斜坡带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4): 47-55.
|
[17] |
高仁祥.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50-58.
|
[18] |
刘宝珺, 张锦泉, 叶红专.
黔西南中三叠世陆棚—斜坡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87, 5(2): 1-15.
|
[19] |
梅志超, 李文厚.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深水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6, 4(1): 34-42.
|
[20] |
刘效曾.
川西北中三叠统隐藻类碳酸盐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3, 1(3): 7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