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龚承林, 朱一杰, 邵大力, 郭荣涛, 戈道瑶, 丁梁波, 齐昆, 马红霞.
海底扇规模优质储集体的分布模式与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1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1
|
[2] |
樊婷婷, 柳益群, 周鼎武, 车飞翔, 杨皓凯.
鄂尔多斯南缘长7油页岩中钙质结核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41(3): 932-9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4
|
[3] |
谈明轩, 吴峰, 马皓然, 付奕霖, 张旭, 崔浩楠.
海底扇沉积相模式、沉积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35-4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4
|
[4] |
张明宇, 常鑫, 胡利民, 毕乃双, 王厚杰, 刘喜停.
东海内陆架有机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93-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0
|
[5] |
李维, 朱筱敏, 陈刚, 马英俊.
基于等时界面识别的浅水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以高邮凹陷黄珏地区古近系垛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10-119.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3
|
[6] |
高有红, 李卓仑, 韩朗, 李若兰.
阿拉善沙漠植物钙质根管:形态特征、分类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75-8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8
|
[7] |
庞谦, 李凌, 胡广, 谭秀成, 马腾, 赵东方, 芦飞凡, 陈虹宇, 熊鹰.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17, 35(4): 681-6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3
|
[8] |
.
弯曲海底峡谷中浊流的三维流动及沉积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01-1007.
|
[9] |
刘新宇.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燧石结核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30-736.
|
[10] |
王开发, 支崇远, 郑玉龙, 王洪根.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6-143.
|
[11] |
武法东, 陆永潮, 陈平, 周平.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海绿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8-161.
|
[12] |
王璞珺, 任延广, 王东坡.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蒸发盐岩的成因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53-62.
|
[13] |
宋春晖, 武安斌, 周少平.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4): 60-67.
|
[14] |
钱江初, 徐征宇, 王星福.
太平洋锰结核生长速率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1): 122-128.
|
[15] |
沈华悌.
中太平洋海盆表层沉积物及其与锰结核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3): 129-136.
|
[16] |
金若谷.
一种深水沉积标志—“瘤状结核”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1989, 7(2): 51-60.
|
[17] |
朱明善.
东海沉积地层矿物研究
. 沉积学报,
1988, 6(3): 78-88.
|
[18] |
王成厚.
东海陆架近岸区SO42-扩散通量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6, 4(1): 110-116.
|
[19] |
张立仁, 孙顺才.
罗加湖的铁锰结核
. 沉积学报,
1984, 2(2): 120-127.
|
[20] |
眭良仁, 黄德佩.
东海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3, 1(1): 6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