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J].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引用本文: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J].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CHEN Guo jun, XUE Lian hua, WANG Qi, KANG Jian, XIAO Li xin, SHI Ji an. Sea-Level Changes and Formation of Cyclic-Sequence of Cambrian-Ordovician in Akesu-Bachu Area,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2): 192-197.
Citation: CHEN Guo jun, XUE Lian hua, WANG Qi, KANG Jian, XIAO Li xin, SHI Ji an. Sea-Level Changes and Formation of Cyclic-Sequence of Cambrian-Ordovician in Akesu-Bachu Area,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2): 192-197.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基金项目: “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国俊,男,1964年出生,助研(硕士),沉积学

  • 中图分类号: P543.41

Sea-Level Changes and Formation of Cyclic-Sequence of Cambrian-Ordovician in Akesu-Bachu Area,Xinjiang

  • 摘要: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 巴楚地区寒武 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致使该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
  • [1] 梅冥相.碳酸盐旋回与层序[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90~91
    [2] 顾家裕等著.沉积相与油气[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75~76
    [3] 周志毅,陈丕基主编.塔里木生物地层和地层演化[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47~49
    [4] Chow N,James N P.Cambrian Grand Cycles:a northern Appalachian Perspctive[J] .Geol.Soc.Am.Bull.,1987,98:418~429
    [5] 马宝林,温常庆主编.塔里木沉积岩形成演化与油气[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87~93
    [6] 梅冥相,梅仕龙.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J] .沉积学报.1997,15(4):5~9
  • [1] 刘景彦, 陈志勇, 林畅松, 吴志轩.  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 . 沉积学报, 2004, 22(3): 380-386.
    [2] 杨威, 朱忠德, 刘秉理, 肖传桃.  造礁生物群落演化在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运用—以中扬子台地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1): 55-59.
    [3] 王成善, 李祥辉, 陈洪德, 覃建雄.  中国南方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升降事件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36-541.
    [4]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5] 李玉成.  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8, 16(3): 52-57,65.
    [6]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66-71.
    [7]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37-41.
    [8]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7.
    [9] 梅冥相, 梅仕龙.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10.
    [10] 于炳松.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33-3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00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46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4-04
  • 修回日期:  1999-03-09
  • 刊出日期:  1999-06-10

目录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基金项目:  “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

      陈国俊,男,1964年出生,助研(硕士),沉积学

    • 中图分类号: P543.41

    摘要: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 巴楚地区寒武 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致使该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

    English Abstract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J].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引用本文: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J].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CHEN Guo jun, XUE Lian hua, WANG Qi, KANG Jian, XIAO Li xin, SHI Ji an. Sea-Level Changes and Formation of Cyclic-Sequence of Cambrian-Ordovician in Akesu-Bachu Area,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2): 192-197.
    Citation: CHEN Guo jun, XUE Lian hua, WANG Qi, KANG Jian, XIAO Li xin, SHI Ji an. Sea-Level Changes and Formation of Cyclic-Sequence of Cambrian-Ordovician in Akesu-Bachu Area,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2): 192-197.
    参考文献 (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