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2] |
韩杰, 吴萧, 潘文庆, 江杰, 张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乌什露头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64-7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5
|
[3] |
张荣虎.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陆相砂岩中碳酸盐岩碎屑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10-418.
|
[4] |
杨帆, 贾进华.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5): 681-689.
|
[5] |
.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81-689.
|
[6]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宋岩,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4-728.
|
[7] |
梁宏斌, 张敏, 王东良, 孟凡成, 朱翠山, 冯敏.
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典型原油混合实验及混源油识别模式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89-693.
|
[8] |
孙旭光, 陈建平, 王延斌.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21-726.
|
[9] |
陈践发, 徐永昌, 黄第藩.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二)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41-144.
|
[10] |
姚素平, 张景荣, 王可仁, 栾琴.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91-300.
|
[11] |
黄第藩, 赵孟军, 张水昌.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油气系统下古生界油源油中蜡质烃来源的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6-13.
|
[12] |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
[13] |
姚素平, 魏辉, 金奎励, 张景荣, 涂建琪, 赵长毅, 方家虎.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78-85.
|
[14] |
赵长毅, 赵文智, 程克明, 牛嘉玉, 张研, 李伟.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6-23.
|
[15]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16] |
吴治君, 罗斌杰, 王有孝, 王春江, 孟仟祥, 李玉兰.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分布及主力油源岩类型判识
. 沉积学报,
1995, 13(3): 98-106.
|
[17] |
张文正, 昝川莉, 李先奇, 关德师, 戴金星, 徐永昌.
塔里木盆地凝析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与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09-115.
|
[18] |
应光国, 范璞.
美国南佛罗里达盆地Sunniland原油和油源岩中芳烃的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26-134.
|
[19] |
惠荣耀, 张继忠, 孟仟祥.
准噶尔盆地南缘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1): 28-34.
|
[20] |
史基安,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5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