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鹏, 杨海风, 王飞龙, 汤国民, 王广源, 唐友军.
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稀土元素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12-9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1
|
[2] |
王珊, 张敏.
强烈生物降解作用下三环萜烷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差异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92-12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2
|
[3] |
惠荣耀, 丁安娜.
微生物在石油生成中的作用(二)——氢代谢及多源输入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23-10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1
|
[4] |
惠荣耀, 丁安娜.
微生物在石油生成中的作用(一)——降解和去含氧基团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74-128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8
|
[5] |
.
浙西下寒武统大陈岭组沉积异常及其海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59-467.
|
[6] |
詹兆文.
生物降解作用对辽河盆地原油中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94-200.
|
[7] |
孙敏卓.
柴达木盆地涩北1井钙质泥岩饱和烃微生物作用的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6-190.
|
[8] |
黄建新.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4-398.
|
[9] |
耿海波, 黄建新, 乔海明, 张复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26-630.
|
[10] |
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43-248.
|
[11] |
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74-382.
|
[12] |
夏学惠, 李钟模.
鲕状黄铁矿的热水沉积与微生物成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12-717.
|
[13] |
王永标, 徐桂荣, 林启祥.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32-136.
|
[14] |
刘敏, 叶连俊, 陈志明, 陈其英.
河北宣龙地区铁质包壳粒及其形成的微生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24-29.
|
[15] |
林晋炎.
陕西镇安三里峡晚泥盆世生物礁特征及控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6-22.
|
[16] |
夏学惠.
从西南硫矿带内黄铁矿生物组构论微生物成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3, 11(4): 85-91.
|
[17] |
张廷山, 方少仙, 侯方浩, 罗强.
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1): 27-34.
|
[18] |
夏邦栋, 吕洪波.
浙西皖南晚奥陶世复理石的沉积环境,兼谈鲍马层序应用问题
. 沉积学报,
1988, 6(4): 44-51.
|
[19] |
夏邦栋, 吕洪波, 熊斌辉, 何永明, 胡宝生.
浙西开化上奥陶统复理石中的环形迹
. 沉积学报,
1987, 5(2): 71-80.
|
[20] |
陈学时.
黔西南二叠纪生物礁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86, 4(4): 5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