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02-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2] |
王琳琳, 龙正江, 朱冠宇.
中阶构造煤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及机理
. 沉积学报,
2022, 40(1): 60-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6
|
[3] |
王凤岗, 张字龙, 侯树仁, 张良, 门宏, 夏宗强, 王俊林.
塔木素铀矿床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含铀砂岩成岩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94-9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2
|
[4] |
周汪洋, 段福才, 陈剑舜, 朱丽东, 李凤全, 王天阳.
H1事件时长江下游地区季风降水变化特征的石笋铀元素记录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32-9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7
|
[5] |
黄少华, 秦明宽, 刘章月, 许强, 郭强.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砂岩铀成矿的约束——以准南硫磺沟地区头屯河组砂岩铀成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50-25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4
|
[6] |
邱余波, 伊海生, 张占峰, 王果, 刘俊平, 蒋宏, 张虎军, 李彦龙, 郝以泽.
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87-6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7
|
[7] |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过程中铁的地球化学行为——以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61-467.
|
[8] |
卢红选.
含铀物质对泥岩有机质热模拟生烃产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24-329.
|
[9] |
何江, 李朝生, 王新伟, 孙卫国, 米娜.
多离子体系中黄河沉积物对重金属的竞争吸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00-505.
|
[10] |
王兆荣, 彭子成, 孙卫东, 仉守斌.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洞穴沉积物(石笋)年龄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62-164.
|
[11] |
李永铁.
新疆博罗霍洛山地区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10-116.
|
[12] |
孟庆任, 胡健民.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0.
|
[13] |
闵茂中, 张祖还.
论华南含铀沉积建造
. 沉积学报,
1993, 11(4): 1-7.
|
[14] |
刘家铎.
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洛亚蒂盆地的现代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37-145.
|
[15] |
周炎如, 童正火, 于大森.
有机溶质在蒙脱石中“原位”吸附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18-125.
|
[16] |
陈功.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 沉积学报,
1987, 5(3): 59-65.
|
[17] |
程汝楠, 尹金双.
潮湿气候下天然水中铀的迁移形式和沉淀富集条件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1): 42-53.
|
[18] |
张淑苓, 陈功, 唐玉衡.
我国含铀煤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84, 2(4): 77-87.
|
[19] |
张淑苓, 束秀琴.
铀与某些粘土矿物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3, 1(1): 129-136.
|
[20] |
沈平, 朱惠英, 徐永昌.
沉积岩中铀、钍、钾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83, 1(3): 109-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