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强强, 王喜鑫, 许月明, 薛婷, 李少华, 严春景.
湖平面变化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控制-来自数字露头的启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5
|
[2] |
黄梓桑, 王兴志, 杨西燕, 朱如凯, 崔景伟, 卢远征, 李勇.
沉积环境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31-6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0
|
[3] |
惠荣耀, 丁安娜.
微生物改造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油气的生成
. 沉积学报,
2019, 37(2): 424-4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3
|
[4] |
何春民, 李腾飞.
压力对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40-10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0
|
[5] |
栾国强, 董春梅, 马存飞, 林承焰, 张津营, 吕夏霏, Muhammad Aleem Zahid.
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成岩作用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208-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8
|
[6] |
王作栋.
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44-1249.
|
[7] |
沈丽丽.
哈素海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58-165.
|
[8] |
吴健.
兴凯湖沉积物有机碳和氮及其稳定同位素反映的28kaBP以来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10, 28(2): 365-372.
|
[9] |
卢红选.
含铀物质对泥岩有机质热模拟生烃产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24-329.
|
[10] |
曾庆辉.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13-122.
|
[11] |
苗建宇, 祝总祺, 刘文荣, 卢焕勇.
泥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与油气初次运移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69-175.
|
[12] |
魏中青, 刘丛强, 梁小兵, 汪福顺.
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和DNA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72-675.
|
[13] |
段毅, 彭林, 曹曼琳, 张存洁.
兰州市大气沉降物和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通量及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2-156.
|
[14] |
王吉茂, 李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 沉积学报,
1997, 15(2): 45-48.
|
[15] |
谢泰俊.
海相生烃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的分布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18.
|
[16] |
卢双舫, 陈昕, 付晓泰.
台北凹陷煤中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6-129.
|
[17] |
郑国东, 罗斌杰, 程克明, 段毅.
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质演化的热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22-130.
|
[18] |
张水昌, 童箴言.
海相碳酸盐岩中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组成及成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1): 76-82.
|
[19] |
许琪.
用煤层中铁、钴、镍的含量计算成煤沿泽的古pH值和古Eh值
. 沉积学报,
1991, 9(4): 78-86.
|
[20] |
程敦模.
有机质在层控汞矿床成因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84, 2(2): 8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