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耿海波, 师明川, 付世骞, 安丽平.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硫酸盐还原菌成矿作用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86-8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8
|
[2] |
魏铭聪, 许天福, 贝科奇, 金光荣, 刘肖, 曹玉清, 刘娜.
富含微生物体系内温压条件对自生碳酸盐岩和铁硫化物形成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64-6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3
|
[3] |
贾连奇, 蔡春芳, 李红霞, 汪天凯, 张文, 孔令武.
塔中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埋白云岩储层的改造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57-10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5
|
[4] |
.
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33-339.
|
[5] |
.
长江口盐沼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机制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88-1098.
|
[6] |
岳长涛.
反应条件对有机硫化物形成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402-409.
|
[7] |
张永翰.
原油与硫酸盐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5): 994-1001.
|
[8] |
张俊辉.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CH0310钻孔沉积物磁化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0-797.
|
[9] |
叶明阳.
芙蓉洞次生碳酸盐沉积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84-690.
|
[10] |
谢增业.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气藏硫化氢成因及其依据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14-323.
|
[11] |
管红香.
墨西哥湾GC238区冷泉碳酸盐岩的微结构与石化微生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1): 61-69.
|
[12] |
黄思静.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15-824.
|
[13] |
岳长涛, 李术元, 丁康乐, 钟宁宁.
碳酸盐岩系TSR系统中铁的硫化物生成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43-749.
|
[14] |
曾志刚, 翟世奎, 杜安道.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中块状硫化物的Os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3): 394-398.
|
[15] |
杨家静, 王一刚, 王兰生, 文应初, 刘划一, 周国源.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9-353.
|
[16] |
雷加锦, 盛国英, 彭平安.
高有机硫煤抽提物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与热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2): 20-23.
|
[17] |
沈平, 徐永昌, 王晋江, 王兰生.
天然气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组成及沉积地球化学相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16-219.
|
[18] |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8-123.
|
[19] |
胡文瑄.
利用盐层中碎屑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鉴别干盐湖沉积层序
. 沉积学报,
1991, 9(2): 71-77.
|
[20] |
戴金星.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4): 109-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