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热依扎·沙依热阿特汗, 姚宗全, 张源智, 郑彬, 张士超, 刘少鹏.
基于米氏旋回理论的高频层序识别与划分—以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0
|
[2] |
栾旭伟, 孔祥鑫, 张金亮, 蒋龙, 彭艳霞, 蔡媛.
天文旋回约束下东营凹陷中始新统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88-7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0
|
[3] |
贺华瑞, 栾锡武, 龚梁轩, 叶传红, 闫恒.
南昆嵩凹陷中新世以来三角洲地震响应与沉积充填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68-15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4
|
[4]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5] |
高达, 林畅松, 胡明毅, 黄理力.
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识别碳酸盐岩高频层序——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T1井良里塔格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07-71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1
|
[6] |
陈杰, 刘传虎, 谭明友, 魏红梅, 李阳, 廖晨, 杨仁超.
进积型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87-119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6
|
[7] |
陈世悦, 毕明威, 刘惠民, 高永进, 张鹏飞.
沙三中亚期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系预测模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21-929.
|
[8] |
.
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应用——以M区块石炭系KT—I含油层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08-615.
|
[9] |
刘宗堡.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99-406.
|
[10] |
魏钦廉.
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44-752.
|
[11] |
岳信东.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93-601.
|
[12]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3] |
唐民安.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 沉积学报,
2007, 25(1): 39-47.
|
[14] |
.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40-548.
|
[15]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98-805.
|
[16] |
张成, 李春柏, 楚美娟, 史淑玲.
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57-663.
|
[17] |
张德武, 冯有良, 邱以钢, 闵伟, 郭玉新, 赵乐强, 向立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67-72.
|
[18] |
鄢继华, 陈世悦, 宋国奇, 姜在兴, 邱桂强.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73-578.
|
[19] |
孙龙德.
东营凹陷北部斜坡带沙三—四段砂砾岩体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78-282.
|
[20] |
郑荣才, 彭军.
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 沉积学报,
2002, 20(1): 9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