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顾家裕 张兴阳

顾家裕, 张兴阳.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J]. 沉积学报, 2005, 23(2): 187-193.
引用本文: 顾家裕, 张兴阳.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J]. 沉积学报, 2005, 23(2): 187-193.
GU Jia-yu, ZHANG Xing-ya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quence Framework of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in theWester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2): 187-193.
Citation: GU Jia-yu, ZHANG Xing-ya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quence Framework of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in theWester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2): 187-193.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顾家裕,1944年出生,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沉积与储层。

  • 中图分类号: P512.2;P539.2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quence Framework of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in theWestern China

  • 摘要: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发育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是板块碰撞后陆内远程效应引起冲断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盆地。它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有一定的差异,不存在被动陆缘所形成的海相生油岩系及海相磨拉石建造。陆内前陆盆地同样富集油气,近年来广泛地受到石油地质界的关注。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的差异性,认为其主要沉积特点是冲断作用期粗粒沉积物的叠加可形成连续的裙边状沉积体;冲断作用松懈期发育的煤系地层及泥质岩可形成良好的烃源岩;沉降中心的不断迁移与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偏移现象普遍。根据沉积物叠加样式将陆内前陆盆地分为前展型、上叠型和后退型三类,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层序格架。最后据不同类型的盆地分析了其油气生成、储集和保存条件,这将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样式针对性地进行油气勘探,从而提高勘探效率。
  • [1] 1 何登发,吕修祥,林永汉. 前陆盆地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Van Wagoner J C,Bertram G T. Sequence sratigraphy of foreland basin deposits. AAPG Memoir 64[M].Tulsa,Oklahoma,U.S.A,1995.

    3 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 中国层序地层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4 顾家裕.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04):6-10.

    5 贾进华,顾家裕.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白垩系储层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1,(03):67-75.

    6 顾家裕,方辉,贾进华.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和储层特征[J].沉积学报,2001,(04):517-523.

    7 顾家裕,朱筱敏,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沉积层序及其演化[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8 张光亚. 库车前陆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评价[J].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1999.

    9 杨俊杰,杨俊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0 杨克明. 川西拗陷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潜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04):322-326.

    11 史基安,王金鹏,毛明陆.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沉积学报,2003,(03):373-380.
  • [1]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2]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64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110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3-26
  • 修回日期:  2004-10-14
  • 刊出日期:  2005-06-10

目录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作者简介:

      顾家裕,1944年出生,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沉积与储层。

    • 中图分类号: P512.2;P539.2

    摘要: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发育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是板块碰撞后陆内远程效应引起冲断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盆地。它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有一定的差异,不存在被动陆缘所形成的海相生油岩系及海相磨拉石建造。陆内前陆盆地同样富集油气,近年来广泛地受到石油地质界的关注。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的差异性,认为其主要沉积特点是冲断作用期粗粒沉积物的叠加可形成连续的裙边状沉积体;冲断作用松懈期发育的煤系地层及泥质岩可形成良好的烃源岩;沉降中心的不断迁移与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偏移现象普遍。根据沉积物叠加样式将陆内前陆盆地分为前展型、上叠型和后退型三类,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层序格架。最后据不同类型的盆地分析了其油气生成、储集和保存条件,这将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样式针对性地进行油气勘探,从而提高勘探效率。

    English Abstract

    顾家裕, 张兴阳.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J]. 沉积学报, 2005, 23(2): 187-193.
    引用本文: 顾家裕, 张兴阳.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J]. 沉积学报, 2005, 23(2): 187-193.
    GU Jia-yu, ZHANG Xing-ya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quence Framework of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in theWester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2): 187-193.
    Citation: GU Jia-yu, ZHANG Xing-ya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quence Framework of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in theWester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5, 23(2): 187-193.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