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瑞丰, 张威, 刘亮.
大连西海岸低地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1
|
[2] |
侯心茹,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孙磊, 孙杨, 孙建华.
大兴安岭东麓白土山组地层的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3, 41(3): 720-7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1
|
[3] |
曹默雷, 陈建平.
由层序地层学角度分析大塘坡式锰矿沉积过程——以湘西北民乐锰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83-10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0
|
[4] |
李泉泉, 鲍志东, 肖毓祥, 陈建阳, 李忠诚, 王振军, 刘敏昭, 李卓伦, 许西挺, 操凡.
混合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53-1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40
|
[5] |
张旻旻, 张梅生, 李晓波, 王旖旎, 杨明, 姚路, 王成龙, 张乾.
辽西兴城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环境识别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59-11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9
|
[6] |
鲁宁, 谢小平, 王永栋, 李丽琴.
四川宣汉七里峡T3x/T2l界线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49-11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8
|
[7] |
王利波, 李军, 陈正新, 赵京涛, 白凤龙, 胡邦琦, 窦衍光, 翟滨.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浅滩西部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89-1099.
|
[8]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45-553.
|
[9]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0] |
黎明碧, 金翔龙, 初凤友, 李家彪, 陈汉林.
神狐—一统暗沙隆起中部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45-551.
|
[11] |
邓寅生, 张鸿升, 许建国, 葛云.
利用灰色聚类判定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56-160.
|
[12] |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7-162.
|
[13] |
岳文浙, 业治铮, 姜月华.
江苏晚白垩世赤山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7.
|
[14] |
鹿化煜, 安芷生, J. Vandenberghe, G. Nugteren, N. Mingaars, J. Schwan.
洛川黄土地层定年的一个模式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0-152.
|
[15]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16] |
雒昆利, 邓宝.
陕南志留系五峡河组地层的沉积环境与笔石生活和保存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2): 79-87.
|
[17]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18] |
郑庆年.
再论凡口矿区中上泥盆统叠层石及其地层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3): 103-109.
|
[19] |
罗尚德, 王蕾, 奕普.
锰结核生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4): 77-84.
|
[20] |
马宝林.
新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4): 6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