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屈海洲, 陈泓宇, 徐伟, 徐会林, 张兴宇, 汪周华.
川中高石梯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不同岩性的孔隙演化差异
. 沉积学报,
2025,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28
|
[2] |
屈海洲, 邹兵, 张连进, 赵容容, 张宇, 唐松, 张兴宇, 李文皓, 马梓柯, 雷银.
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5): 1723-17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56
|
[3] |
刘媛媛, 王子晨, 明鑫雨, 姜磊.
震旦系—下寒武统白云岩优势成岩—成储效应深层白云岩成因及差异成储
. 沉积学报,
2024, 42(6): 2159-21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41
|
[4] |
王炳森.
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充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2
|
[5]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6] |
胡亚洲, 牛永斌, 崔胜利, 董小波.
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充填特征及其诱导孔隙演化规律——以豫西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690-7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2
|
[7] |
胡鹏, 于兴河, 陈宏亮, 赵晨帆,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90-4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1
|
[8] |
高志勇, 马建英,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76-187.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9
|
[9]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10] |
曾小明, 于佳, 潘燕, 陈晓武, 张辉.
陵水凹陷北坡海底扇孔隙演化和成岩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98-120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7
|
[11] |
宋国奇, 刘鹏, 刘雅利.
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1-948.
|
[12] |
顾家裕, 方辉, 贾进华.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和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17-523.
|
[13]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9-554.
|
[14] |
王宝清, 张荻楠, 刘淑芹, 周永炳, 金曙光.
龙虎泡地区高台子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14-418,423.
|
[15] |
于兴河, 郑浚茂, 宋立衡, 肖海燕, 张玉明.
构造、沉积与成岩综合一体化模式的建立——以松南梨树地区后五家户气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3): 8-13.
|
[16] |
薛莲花, 史基安, 晋慧娟.
辽河盆地沙河街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02-109.
|
[17] |
柳益群, 李文厚.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6, 14(3): 87-96.
|
[18] |
朱国华.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14-123.
|
[19]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20] |
陈国俊,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
. 沉积学报,
1990, 8(1): 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