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牧, 季长军, 黄元耕, 丁一, 陈荣庆, 陈明思, 杨钹, 陈代钊.
羌塘盆地索瓦组碳酸盐岩红层成因和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12-8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2
|
[2] |
孔令武, 赵红岩, 梁建设, 程涛, 王嘉, 赵佳奇, 喻英梅.
转换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油气成藏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44-2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4
|
[3] |
杨雨, 付文钊, 余继峰, 宁振国, 崔建军, 李卿, 禚喜准, 陈建平.
胶莱盆地K/Pg界线下陆相红层的旋回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42-9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6
|
[4] |
吴文斌, 陈留勤, 丁婷, 李文灏, 王宇佳.
广丰盆地晚白垩世周田组红层沉积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485-4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4
|
[5] |
孟祥超, 蒋庆平, 李亚哲, 孔垂显, 吴爱成, 王力宝, 贾俊飞, 肖芳伟, 刘午牛.
同生逆断层控制的砂砾岩沉积模式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以玛湖凹陷南斜坡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25-12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4
|
[6] |
孙国强, 刘伟明, 王波, 徐丽, 康健, 王海成.
柴北缘平台地区路乐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56-3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4
|
[7] |
.
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3): 399-409.
|
[8] |
.
济阳坳陷陡坡带沙河街组砂砾岩体储层质量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94-1104.
|
[9] |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过程中铁的地球化学行为——以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61-467.
|
[10] |
于志超.
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青山口组砂岩中片钠铝石的形成温度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93-302.
|
[11] |
张哨楠.
沙特鲁卜哈里盆地Unayzah组砂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45-952.
|
[12] |
龚承林.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19-425.
|
[13] |
邱隆伟.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02-209.
|
[14] |
张开均, 夏斌, 夏邦栋, 王冠民, 张孟群, 李永铁, 叶和飞.
冈底斯弧弧后早白垩世裂谷作用的沉积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1-37,65.
|
[15] |
杜远生, 韩欣.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碎屑风暴岩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59-261.
|
[16] |
艾华国, 朱宏权, 张克银, 曾涛, 罗宇.
伦坡拉盆地下第三系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储集性能的成岩控因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00-105.
|
[17] |
王小春.
论川西炉霍裂谷的沉积建造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98-804.
|
[18] |
柳益群, 李文厚.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6, 14(3): 87-96.
|
[19] |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3): 67-75.
|
[20] |
孙枢, 范德廉, 陈海泓, 王清晨.
中国地台区张裂盆地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3): 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