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怡, 韦恒叶.
下扬子中二叠统孤峰组热液硅质岩地球化学约束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99-8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9
|
[2] |
吴超伟, 侯明才, 黄虎, 周倩玉, 罗宏谓.
滇东南麻栗坡中—下二叠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96-20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2019.001
|
[3] |
徐崇凯, 刘池洋, 郭佩, 黎茂稳, 黄雷, 赵岩, 潘银华, 张益银.
潜江凹陷古近系潜江组盐间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3): 617-6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1
|
[4] |
付亚飞, 邵龙义, 张亮, 郭双庆, 石彪, 侯海海, 闫晗, 宋建军.
焦作煤田石炭—二叠纪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2): 415-4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4
|
[5] |
陈文彬, 付修根, 谭富文, 曾胜强, 冯兴雷, 宋春彦, 王东.
羌塘盆地二叠系白云岩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11-6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8
|
[6] |
王朋, 柳广弟, 曹喆, 苏惠, 牛子铖, 张婧雅, 罗文斌.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65-127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9
|
[7] |
.
滇东南丘北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21-629.
|
[8] |
.
秦皇岛地区奥陶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45-1155.
|
[9] |
王志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地球化学分类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38-1243.
|
[10] |
张刚庆.
板桥凹陷原油芳烃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67-371.
|
[11] |
王卓卓.
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39-245.
|
[12] |
冯胜斌.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64-573.
|
[13]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35-140.
|
[14] |
温汉捷, 裘愉卓, 凌宏文, 于柄松, 张贵山.
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0-626.
|
[15] |
张敏, 张俊.
塔里木盆地原油噻吩类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20-126.
|
[16] |
段毅, 罗斌杰, 郑国东, 杨醒华.
甘南沼泽沉积物中胡敏酸和干酪根的化学特性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31-136.
|
[17] |
陈践发, 于心科, 沈润梅.
有机硫化物色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初探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34-137.
|
[18] |
丁安娜, 张中宁, 惠荣耀.
煤岩显微组份和全煤热解色谱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87-94.
|
[19] |
张保珍, 范海波, 张彭熹, T.K.洛温斯坦, R.J.斯潘塞.
察尔汗盐湖石盐的流质包裹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1): 3-17.
|
[20] |
徐濂, 史瑾.
沉积岩中金属卟啉的质谱鉴定及其石油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84, 2(1): 2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