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思淼, 韩登林, 闫康, 张吉振, 马斌玉, 杜皓, 武倩宇.
沥青填隙物成因差异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控制效应—以塔北西部白垩系巴西改组碎屑岩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1
|
[2] |
朱永进, 沈安江, 刘玲利, 陈永权, 俞广.
塔里木盆地晚震旦世—中寒武世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勘探地位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98-4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5
|
[3] |
孙东, 潘建国, 胡再元, 杨丽莎, 周俊峰, 韩杰, 李闯, 房启飞.
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68-8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6
|
[4]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5] |
王凯, 关平, 邓世彪, 刘沛显, 金亦秋.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86-3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7
|
[6] |
.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温压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3): 601-610.
|
[7] |
张荣虎, 张惠良, 周晨光, 沈扬, 寿建峰, 王波.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储层构造挤压及火山热液改造效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01-911.
|
[8]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9] |
付兆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26-31.
|
[10] |
陈强路.
油气充注对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储集性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8-364.
|
[11] |
李平平 邹华耀 郝 芳.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9-896.
|
[12] |
施振生, 朱筱敏, 王贵文, 钟大康, 张新培.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潮坪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2005, 23(1): 91-98.
|
[13] |
胡剑风, 吕修祥, 赵风云, 陈元壮.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34-739.
|
[14] |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8-653.
|
[15] |
陈强路, 王恕一, 钱一雄, 马红强.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33-637.
|
[16] |
王建宝, 郭汝泰, 肖贤明, 刘祖发, 申家贵.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油气藏形成的期次与时间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20-325.
|
[17] |
柳广弟, 张仲培, 张枝焕, 陈文学, 陈文礼, 李永林.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5-348.
|
[18] |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44-649.
|
[19] |
陈方鸿, 王贵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1): 58-62.
|
[20] |
邱楠生, 金之钧, 王飞宇.
多期构造演化盆地的复杂地温场对油气生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