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J].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引用本文: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J].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Tang Tianfu, Xue Yaosong, Yu Congliu. SEDIMENTARY FACIES OF LATE SINIA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ITES IN TIME AND SPA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3): 113-124.
Citation: Tang Tianfu, Xue Yaosong, Yu Congliu. SEDIMENTARY FACIES OF LATE SINIA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ITES IN TIME AND SPA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3): 113-124.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唐天福,男,54岁,研究员,沉积学及磷矿地质学

SEDIMENTARY FACIES OF LATE SINIA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ITES IN TIME AND SPACE

  • 摘要: 本文扼要阐述扬子地台及邻区晚震旦世地层的研究现状,沉积相带(台地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及古地理轮廓、磷块岩的时空分布(包括地理、地层及沉积相的分布)。同时还着重指出了台地边缘及斜坡相带的上部是寻找磷块岩的有利地区。
  • [1]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9,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科学出版社。

    2 王鸿祯,1956,地质学报,36卷4期,477-992页.

    3 王鸿祯、王自强等,1979,中国震旦系的古地理。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2),地层、古 生物,地质出版社。

    4 叶连俊、孙枢等,1981,沉积铁矿床找矿预测工作中的儿个位得探讨的沉积学理论问题,沉积 者石学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5 叶连俊、孙枢等,1981,中国磷块岩的沉积相待点,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论文集(2). 地质出版社。

    6 全国地层委员会,1962,中国的前寒武系,全国地层委员会学术报告汇编,科学出版社。

    7 刘鸿允、沙庆安,1963,地质科学,4期,175-187页。

    8 刘鸿允等,1973,中国科学,2期,202-212页。

    9 刘鸿允,1980,地质科学,4期,30-321页。

    10 李四光、赵亚曾,1924,中国地质学会会志,3卷3一4期,351-391页

    11 邢裕盛,1979,中国的震旦系,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2 ),地层、古生物,地质出版 社。

    12 刘哭锋等,1983,沉积学报,1卷4期,106-116页。

    13 俞从流、薛耀松等,1982,浙西上震旦统西峰寺组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古生物研究所丛刊,5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唐天福、张俊明等,1978,地层学杂志,2卷1期,32-45页。

    15 唐天福、张俊明等,1980,地层学杂志,4卷4期,264-272页。

    16 唐天福、薛耀松等,1981,地层学杂志,5卷2期,97-105页。

    17 唐天福、薛耀松等,1981,石油学报,2卷2期,11-19页。

    18 唐天福、薛耀松等,1982,苏、浙、皖晚震旦世碳酸盐岩地层及古地理环境,中国科学院南京 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4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 曹瑞骥、梁玉左,1974,从藻化石和叠层石论中国震旦系划分和对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刑,5号。

    20 曹瑞骥、杨万容等,1979,西南地区的震旦系,西南地区碳酸盐生物地层,科学出版社。

    21 曹瑞骥等,1986,扬子地台及邻区震旦系含矿地层(待刊),科学出版社。

    22 薛耀松、唐天福等,1984,地层学杂志,8卷1期,85-95页。

    23 Bathurst,R. G,C,.1971,Carbonate sediments and their diagensis, Developments in Sedimeatology 12, Elservier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London New York
  • [1]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2]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90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4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1987-09-10

目录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唐天福,男,54岁,研究员,沉积学及磷矿地质学

    摘要: 本文扼要阐述扬子地台及邻区晚震旦世地层的研究现状,沉积相带(台地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及古地理轮廓、磷块岩的时空分布(包括地理、地层及沉积相的分布)。同时还着重指出了台地边缘及斜坡相带的上部是寻找磷块岩的有利地区。

    English Abstract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J].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引用本文: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J].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Tang Tianfu, Xue Yaosong, Yu Congliu. SEDIMENTARY FACIES OF LATE SINIA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ITES IN TIME AND SPA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3): 113-124.
    Citation: Tang Tianfu, Xue Yaosong, Yu Congliu. SEDIMENTARY FACIES OF LATE SINIA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ITES IN TIME AND SPA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3): 113-124.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