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佩, 钱其豪, 姜明忠, 陈续琴, 王爱明, 柴新, 宋祖勇, 冯文杰.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39-8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5
|
[2] |
朱世发, 崔航, 陈嘉豪, 骆高俊, 王文禹, 杨祎, 施翌.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26-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5
|
[3] |
成沁梓, 王峰, 陈锦, 葛灿, 赵旋琪, 陈莹璐, 年小美, 张卫国, 陈中原, Kam⁃biuLIU.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空间差异及其冲淤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15-12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9
|
[4] |
李冰, 申春生, 李林, 张君博, 胡治华.
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薄互层储层精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58-10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9
|
[5] |
陈杰, 刘传虎, 谭明友, 魏红梅, 李阳, 廖晨, 杨仁超.
进积型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87-119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6
|
[6] |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北部近百年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对水动力环境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92-699.
|
[7] |
.
长江水下三角洲向南延伸泥质带浅地层结构及沉积物特征初探——以朱家尖岛以东海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96-305.
|
[8] |
.
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67-877.
|
[9] |
李绍虎.
岌岌湖现代水下加积扇与东坷里三角洲层序地层学意义比较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13-621.
|
[10] |
张 瑞.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速率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04-713.
|
[11] |
王居峰.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03-309.
|
[12] |
赵俊青, 纪友亮, 夏斌, 张善文, 刘宝明.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02-309.
|
[13] |
鄢继华, 陈世悦, 宋国奇, 姜在兴, 邱桂强.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73-578.
|
[14] |
薛春汀.
关于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沉积环境与海面变化关系的讨论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74-177.
|
[15] |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
[16] |
王建, 沙润, 汪永进, 萧家仪, 周春林, 胡晓晓, 陈国祥, 黄夕川.
江苏中部粉砂淤泥质滩岸大剖面所揭示的滩岸发育过程与环境演变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51-56.
|
[17] |
刘波, 王英华, 钱祥麟.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1997, 15(1): 25-30.
|
[18] |
于兴河, 王德发, 孙志华.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 沉积学报,
1995, 13(1): 48-58.
|
[19] |
孙和平, 李从先, 业治铮.
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层序及沉积过程
. 沉积学报,
1987, 5(2): 133-143.
|
[20] |
袁迎如.
长江三角洲海区的浅层地震层序
. 沉积学报,
1986, 4(4): 6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