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辰, 胡广.
川南茅一段白云石化过程及其对眼球状灰岩形成的指示——以DB1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45
|
[2] |
赵东方, 谭秀成, 罗冰, 王小芳, 乔占峰, 罗思聪.
微生物诱导白云石沉淀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35-3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9
|
[3] |
钟建华, 倪良田, 孙宁亮, 郝兵, 薛纯琦.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东三叠系—侏罗系湖泊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53-3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0
|
[4] |
郑浩夫, 袁璐璐, 刘波, 张学丰, 沈瑛楚, 王远翀.
川西南中二叠统中粗晶白云石流体来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89-5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6
|
[5] |
王珏博, 谷一凡, 陶艳忠, 强子同, 强深涛, 蒋婵.
川中地区茅口组两期流体叠合控制下的白云石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36-24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3
|
[6] |
.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
[7] |
.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02-314.
|
[8] |
王丹.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7-25.
|
[9] |
杜远生, 彭冰霞, 韩欣.
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03-209.
|
[10] |
张永生.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24-430.
|
[11] |
张晓宝, 王志勇, 徐永昌.
特殊碳同位素组成白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49-452.
|
[12] |
朱光有, 钟建华, 周瑶琪, 陈清华, 姜在兴, 谢宏亮.
河南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壳超高异常Sr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59-662.
|
[13] |
武法东, 陆永潮, 陈平, 周平.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海绿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8-161.
|
[14] |
陈中原.
晚更新世末期尼罗河三角洲蒸发性盆地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29-133.
|
[15] |
刘文彬, 伏万军.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宇宙尘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01-104.
|
[16] |
吴贤涛, 尹国勋.
四川峨眉晚侏罗世湖泊沉积中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9-26.
|
[17] |
邬金华, Philip Fralick.
米粒状白云石及其出溶成因
. 沉积学报,
1992, 10(2): 45-53.
|
[18] |
张吉森, 曾少华, 黄建松, 马振芳, 王泽中.
鄂尔多斯东部地区岩盐的发现、成因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2): 34-43.
|
[19] |
沙庆安, 李菊英, 王尧.
广西涠洲岛全新世上升海滩沉积及其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86, 4(2): 39-46.
|
[20] |
夏文杰, 李秀华.
青海小柴旦盐湖湖滩岩中原生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2):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