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默雷, 陈建平.
由层序地层学角度分析大塘坡式锰矿沉积过程——以湘西北民乐锰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83-10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0
|
[2] |
李肖杨, 梁浩, 张珂, 李忠云, 公王斌, 傅建利.
侯马—运城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及河流演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06-3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0
|
[3] |
张耀续, 王利超, 谭秀成.
川北小南海剖面栖霞组岩石微相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49-106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4
|
[4] |
马志鑫.
四川广元中二叠统栖霞组似球粒灰岩微相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49-457.
|
[5] |
张廷山.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83-592.
|
[6] |
胡 瑛.
黄骅坳陷滩海三马地区烃源岩分子标志物特征及其沉积相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19-425.
|
[7]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8] |
赵全民, 杨道庆, 江继刚, 彭江, 徐士忠.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盐湖相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34-339.
|
[9] |
黎明碧, 金翔龙, 初凤友, 李家彪, 陈汉林.
神狐—一统暗沙隆起中部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45-551.
|
[10] |
王随继.
大同盆地中侏罗世河流沉积体系及古河型演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01-505.
|
[11] |
朱艳, 陈发虎, 张家武, 安成邦.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6-191.
|
[12] |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7-162.
|
[13]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14] |
舒小辛, 刘志伟, 王慧中, 刘传联, 陈东敬, 洪太原.
东营凹陷第三纪湖相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96-101.
|
[15] |
吉磊.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统遮普惹组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88-95.
|
[16]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7] |
张廷山, 侯方浩, 方少仙.
比较埋藏学与埋藏相及其环境意义简介及评述
. 沉积学报,
1992, 10(1): 36-46.
|
[18]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19] |
王云飞, 王苏民, 冯敏.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湖相隐藻层纹石岩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4): 49-58.
|
[20] |
贾炳文, 王平泽.
山西省沁水煤田平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2): 7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