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朝兵, 付玲, 陈新晶, 张涛, 解宇航, 王泓波, 朱玉双.
致密砂岩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086-109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7
|
[2] |
王淑萍, 王铸坤,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69-10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7
|
[3] |
高阳, 李忠新.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致密砂砾岩孔隙度测井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16-72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2
|
[4] |
杨巍, 薛莲花, 唐俊, 吕成福, 徐勇, 杨爽, 陈国俊.
页岩孔隙度测量实验方法分析与评价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58-12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8
|
[5] |
.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74-181.
|
[6] |
.
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定量评价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94-602.
|
[7] |
禚喜准.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57-264.
|
[8] |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13-619.
|
[9] |
刘成林, 刘人和, 罗霞, 谢增业, 李剑, 曾庆猛.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79-83.
|
[10] |
关德师, 王兆云, 秦勇, 程克明.
二次生烃迟滞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33-538.
|
[11] |
谢增业, 蒋助生, 张英, 李剑, 胡国艺, 王春怡, 李志生, 罗霞.
全岩热模拟新方法及其在气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3): 510-514.
|
[12] |
朱筱敏, 王贵文, 李滨阳, 马立驰, 孙月平, 雷安贵, 程建平.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和油气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31-536.
|
[13] |
张富元, 章伟艳, 王英, 殷汝广, 程永寿, 何高文.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69-176.
|
[14] |
黄志龙, 高耀斌, 郝石生.
天然气盖层浓度封闭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2): 89-94.
|
[15] |
师育新, 雷怀彦.
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二次参数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58-163.
|
[16] |
程学惠, 张谦, 王先彬, 张同伟, 申歧样, 周泽.
油气地表异常的形成与评价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9-177.
|
[17] |
施继锡.
有机包裹体作为碳酸盐岩区油气远景评价标志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63-170.
|
[18] |
施继锡, 付家谟, 李本超, 贾蓉芬.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87, 5(1): 86-93.
|
[19] |
陈功.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 沉积学报,
1987, 5(3): 59-65.
|
[20] |
傅家谟, 汪本善, 史继扬, 贾蓉芬, 盛国英.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 沉积学报,
1983, 1(3): 4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