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

王诗佾

王诗佾.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J]. 沉积学报, 1987, 5(1): 58-68.
引用本文: 王诗佾.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J]. 沉积学报, 1987, 5(1): 58-68.
Wang Shiyi.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LLITE OPENING INDEX[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1): 58-68.
Citation: Wang Shiyi.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LLITE OPENING INDEX[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1): 58-68.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诗佾,女,48岁,讲师,地球化学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LLITE OPENING INDEX

  • 摘要: 本文研究的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什坳陷和西南坳陷。粘土样品采自地面露头的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海相沉积岩中。本文试图用伊利石(001)衍射峰形态变化来探讨该地质时代古地理环境及油气地质问题。运用“开形指数(Ns)”对伊利石(001)衍射峰开放度的研究,认为伊利石开形指数值的变化说明了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并指示了海盆地的边界线和反映出海进、海退的变化情况及成岩作用程度和有机质的变质程度。
  • [1] 1 雍天寿,1984,新疆石油地质<专辑>,1-3页。

    2 任磊夫、陈芸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 5卷,4期,325-334页。

    3 周廷儒,1982,古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T horez, J.,1976,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of Clay Mineral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y Mineralogy, G. Lelette, ed. Dison. Balgque. p, 10-15.
  • [1] 黄少英, 章凤奇, 罗彩明, 段云江, 亢茜.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埃迪卡拉纪熔积岩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4
    [2] 邱若原, 方琳浩, 卢远征, 邓胜徽, 张新智, 吕沛宗, 任嘉豪, 黄汝婷, 房亚男, 张小宇, 李宏佳, 鲜本忠, 师生宝.  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在塔里木盆地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25-4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5
    [3]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25-333.
    [4]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907-919.
    [5]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6]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7] 何 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06-818.
    [8] 陈楚铭, 卢华复, 贾东, 谢晓安.  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变形与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13-116,123.
    [9]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组合、地质时代与生态环境 . 沉积学报, 1996, 14(1): 93-102.
    [10] 史基安,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53-6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83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33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4-12-01
  • 刊出日期:  1987-03-10

目录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

      作者简介:

      王诗佾,女,48岁,讲师,地球化学

    摘要: 本文研究的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什坳陷和西南坳陷。粘土样品采自地面露头的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海相沉积岩中。本文试图用伊利石(001)衍射峰形态变化来探讨该地质时代古地理环境及油气地质问题。运用“开形指数(Ns)”对伊利石(001)衍射峰开放度的研究,认为伊利石开形指数值的变化说明了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并指示了海盆地的边界线和反映出海进、海退的变化情况及成岩作用程度和有机质的变质程度。

    English Abstract

    王诗佾.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J]. 沉积学报, 1987, 5(1): 58-68.
    引用本文: 王诗佾.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J]. 沉积学报, 1987, 5(1): 58-68.
    Wang Shiyi.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LLITE OPENING INDEX[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1): 58-68.
    Citation: Wang Shiyi.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LLITE OPENING INDEX[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7, 5(1): 58-68.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