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国庆, 余地云, 于添, 李美俊, 阳孝法, 黄继新, 任俊豪, 杨程宇.
阿尔伯塔盆地麦克默里组油砂的成因与来源
. 沉积学报,
2025, 43(1): 226-23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64
|
[2] |
张靖芪, 虎建玲, 谢远飞, 史云鹤, 王志伟, 朱淑玥, 陈洪德, 王峰, 付斯一, 刘磊.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沉积背景特征与演化
. 沉积学报,
2025, 43(1): 121-1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7
|
[3] |
宿宇驰, 郭金瑞, 张辛雨, 薛军, 王大鹏, 谷宁, 李晋, 鲍志东.
波斯湾南部Fars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0
|
[4] |
何柯衡, 许欢, 安显银, 刘高政, 杜研, 丁家翔, 夏磊, 苑婷媛, 郑洪波.
拉萨地块晚古生代冰期沉积特征研究——以申扎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4
|
[5] |
杨江海, 王圆, 刘佳, 马睿, 杜远生, 刘超, 余文超.
南华北早二叠世泥岩沉积与深时陆地古温度重建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40-5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2
|
[6] |
冯永忠, 白云来, 康鸿杰, 马惠萍.
阿尔金断裂两侧早古生代沉积建造与构造演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11-11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0
|
[7] |
黄丹青, 杨利荣, 李建星, 岳乐平, 潘峰, 徐永, 张余波.
阿尔金新近纪红黏土粒度特征及古气候记录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09-3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9
|
[8] |
范广慧, 王永标, 孟峥, 李国山.
贵州紫云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初火山作用与生物礁的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1): 24-3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3
|
[9] |
马收先.
南华北石炭—二叠系陆表海层序古地理演化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97-508.
|
[10] |
高剑波, 钟建华, 徐小林, 温志峰, 黄立功, 刘云田, 江波.
阿尔金断裂为边界的盆地斜坡带扇三角洲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06-215.
|
[11] |
王兴志, 张帆, 马青, 杨满平, 王一刚, 文应初, 杨雨, 张静.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49-254.
|
[12] |
李玉梅, 赵澄林.
盐湖盆地斜坡带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初探──以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第三系碎屑岩地层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26-131.
|
[13] |
于炳松, 裘愉卓, 李娟.
扬子地块西南部晚元古代——三叠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27-133,147.
|
[14] |
赵锡奎, 朱利春, 赵冠军, 王勇.
黔中早二叠世茅口晚期断裂陆缘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1): 92-97.
|
[15] |
唐跃刚, 任德贻, 刘钦甫, 姚光华, 甘志杰.
四川晚二叠世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61-167.
|
[16] |
王翔, 王战.
华北地块东南缘上元古界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2): 91-98.
|
[17] |
许效松, 黄慧琼, 刘宝珺, 王砚耕.
上扬子地块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和沉积学
. 沉积学报,
1991, 9(1): 63-72.
|
[18] |
孟自芳.
塔里木地块西南缘上古生界古地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105-109.
|
[19] |
梅博文, 王铁冠, 刘厚仁, 陈孔全.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腐殖煤中的四环二萜烷
. 沉积学报,
1989, 7(4): 133-140.
|
[20] |
李书舜, 刘大成.
四川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