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杰, 徐亚军.
走滑汇聚是华南广西运动的成因?【“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2
|
[2] |
李肖杨, 梁浩, 张珂, 李忠云, 公王斌, 傅建利.
侯马—运城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及河流演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06-3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0
|
[3] |
金民东, 谭秀成, 曾伟,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洪海涛.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34-6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3
|
[4] |
.
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组岩石地层对比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9-26.
|
[5] |
.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温压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3): 601-610.
|
[6] |
.
黔东镇远地区早寒武世清虚洞组潮坪风暴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5): 787-794.
|
[7] |
曹养同.
库车盆地古—新近纪蒸发岩沉积对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次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54-1065.
|
[8] |
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8-807.
|
[9] |
柏道远.
第四纪洞庭盆地赤山隆起与安乡凹陷升降运动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0, 28(4): 645-658.
|
[10] |
张达景.
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14-223.
|
[11] |
张珂, 刘开瑜, 吴加敏, 杨景春, 蔡剑波.
宁夏中卫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65-473.
|
[12] |
刘国生, 朱光, 王道轩, 宋传中, 牛漫兰.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67-273.
|
[13] |
肖安成, 贾承造, 杨树锋, 魏国齐, 陈汉林, 张春生.
中国南天山西部冲断褶皱系前缘区的运动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39-444.
|
[14] |
王行信, 王少依.
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对粘土矿物分布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46-50.
|
[15] |
郑建京, 彭作林.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0-168.
|
[16] |
葛道凯, 杨起, 付泽明, 李祯.
陕西榆林侏罗纪煤系基底古侵蚀面的地貌特征及其对富县组沉积作用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1, 9(3): 65-73.
|
[17] |
梁仁枝, 李汉瑜, 刘宝珺, 许效松.
湘西黔东下、中寒武统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16-24.
|
[18] |
田崇鲁, 李德同, 刘铁铨.
冀中古盆沙二期、沙三期沉积充填特征探讨
. 沉积学报,
1990, 8(4): 33-40.
|
[19] |
王清晨.
秦岭复理石的古地理与板块运动
. 沉积学报,
1987, 5(3): 180-180.
|
[20] |
高振中, 段太忠.
湘西黔东寒武纪深水碳酸盐重力沉积
. 沉积学报,
1985, 3(3): 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