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辰, 胡广.
川南茅一段白云石化过程及其对眼球状灰岩形成的指示——以DB1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45
|
[2] |
杨朝屹, 夏青松, 杨鹏, 何成其, 刘芳兰, 卿山.
川西—川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成岩流体特征分析及复合成岩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1
|
[3] |
何海龙, 郭佩, 李长志, 魏研, 张锡婷, 文华国.
柴达木盆地渐新统上干柴沟组碳酸盐纹层成因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5
|
[4] |
郭业达, 杨浩.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凝块石(微生物岩)的沉积成岩过程—以华南广西百色地区作登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04-1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0
|
[5] |
焦鑫, 柳益群, 靳梦琪, 周鼎武.
新疆三塘湖薄层状岩浆-热液白云质喷流沉积岩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087-10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1
|
[6] |
牟传龙, 王秀平, 王启宇, 王远翀.
关于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成岩相的再认识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46-35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3
|
[7] |
.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02-314.
|
[8] |
王丹.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7-25.
|
[9] |
王昌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33-938.
|
[10] |
曹秋香.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97-803.
|
[11] |
杜彬彬.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2-857.
|
[12] |
张永生.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24-430.
|
[13] |
王琪, 史基安, 薛莲花, 陈国俊.
碎屑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84-590.
|
[14] |
朱莲芳.
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40-149.
|
[15] |
陈荣坤.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21.
|
[16] |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和古生代白云岩成因及其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2): 43-50.
|
[17]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18] |
刘宝珺, 余光明, 王成善, 张哨楠.
西藏北部西雅尔岗地区白垩—第三系红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环境
. 沉积学报,
1989, 7(1): 11-28.
|
[19] |
曾允孚, 黄思静, H.Kulke, M.Sch nfeld.
四川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岩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4): 12-21.
|
[20] |
夏文杰, 李秀华.
青海小柴旦盐湖湖滩岩中原生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2):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