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耿锋, 杨瑞召,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1): 84-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9
|
[2]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02-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3] |
倪子尧, 徐绪东, 陈政安, 李凤杰.
龙门山地区北川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02-7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1
|
[4] |
荆锡贵, 陈政安, 李凤杰, 文胜男, 谢胜军.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49-7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0
|
[5] |
唐玄,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余永强, 龙翼, 昝博文, 赵聪.
四川盆地东北缘灯影组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32-2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0
|
[6] |
冯乔, 秦宇, 付锁堂, 柳益群, 周鼎武, 马达德, 王立群, 任军虎, 王晨瑜.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86-4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7
|
[7] |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0-417.
|
[8] |
.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湖相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59-268.
|
[9] |
.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基本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9.
|
[10] |
许冰, 顾兆炎, 胡滨, 李镇梁.
广西上泥盆统F—F界线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03-608.
|
[11]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2] |
赵震.
核形石雏形——弥散粒——以天津蓟县雾迷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9-27.
|
[13] |
杨朝青, 沙庆安.
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曲靖组的沉积环境:一种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59-66.
|
[14] |
郑庆年.
再论凡口矿区中上泥盆统叠层石及其地层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3): 103-109.
|
[15] |
刘文均.
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中锶的分布特点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2): 14-20.
|
[16] |
虞子冶, 施央申, 郭令智.
广西钦州盆地志留纪—中泥盆世等深流沉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3): 21-30.
|
[17] |
陈先沛, 陈多福.
广西木圭上泥盆统乳房状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88, 6(4): 22-32.
|
[18] |
黄志诚, 朱嗣昭.
安徽奥陶系石灰岩中含铁非骨架核形石的成因及其聚铁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2): 29-38.
|
[19] |
杨楚雄, 扶同逸, 覃焕然.
广西泗顶-古丹铅锌矿田中、上泥盆统碳酸盐相的特征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2): 97-107.
|
[20] |
关尹文, 胡火炎, 李浩鸣, 潘传楚, 王伏泉, 龙淑珍.
湘南宁远一带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的发现
. 沉积学报,
1983, 1(4): 117-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