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炳森.
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充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2
|
[2] |
杨佳奇, 纪友亮, 吴浩, 孟令箭.
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03-2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1
|
[3]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4]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5] |
郭沫贞, 徐洋, 寿建峰, 刘占国, 韩守华.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30-3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1
|
[6] |
宋国奇, 刘鹏, 刘雅利.
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1-948.
|
[7] |
黄文彪.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扶余油层次生孔隙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19-426.
|
[8] |
王一刚.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31-839.
|
[9] |
邱隆伟, 姜在兴, 陈文学, 李晓红, 熊志东.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21-627.
|
[10] |
陈孟晋, 刘锐娥, 孙粉锦, 拜文华, 黄月明.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初探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39-643.
|
[11] |
傅强.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2-96.
|
[12] |
刘林玉, 陈刚, 柳益群, 邸世祥, 薛祥煦.
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2): 97-101.
|
[13] |
徐志强, 陈永武, 熊明.
影响深层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因素——冀中坳陷与塔里木盆地实例讨论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02-105.
|
[14] |
雷怀彦, 师育新.
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铝活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51-154.
|
[15] |
杨俊杰, 黄思静,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表生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不同组成碳酸盐岩溶蚀成岩过程的实验模拟
. 沉积学报,
1995, 13(4): 49-54.
|
[16] |
杨俊杰, 张文正, 黄思静,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白云岩溶解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83-88.
|
[17] |
叶德胜.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深部溶蚀作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1): 66-71.
|
[18] |
陈成生, 张继庆.
川东、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海绵礁的成岩历史及其油气信息
. 沉积学报,
1991, 9(2): 44-54.
|
[19]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20]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