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华, 何明薇, 邱春光, 王英民, 何幼斌, 徐艳霞, 何瑞武.
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2000—2022年)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8-3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7
|
[2] |
杨田, 操应长, 王健, 田景春, 蔡来星, 余文强.
陆相湖盆深水浊流与泥质碎屑流间过渡流沉积与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295-13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3
|
[3] |
杨仁超, 李作福, 张学才, 慈兴华, 方旭庆, 李传华, 刘海宁.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17-19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8
|
[4] |
余烨, 蔡灵慧, 尹太举, 张兴强, 许泓, 黄俨然, 曹涛涛.
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2, 40(1): 34-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7
|
[5] |
李存磊, 左晓春, 王玲玲, 陈盼盼, 张金亮, 刘建美, 高鹏.
基于沉积实验的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1): 86-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9
|
[6] |
黄乐清, 黄建中, 罗来, 王先辉, 刘耀荣, 梁恩云, 马慧英.
湖南衡阳盆地东缘白垩系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35-7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3
|
[7] |
李华, 何幼斌.
等深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28-2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3
|
[8] |
孙福宁, 杨仁超, 李冬月.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52-4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3
|
[9] |
张晶, 李双文, 袁淑琴, 龙礼文, 姚军, 王菁.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重力流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78-5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6
|
[10] |
.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20-236.
|
[11] |
李林.
重力流沉积:理论研究与野外识别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77-688.
|
[12] |
余斌.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9-796.
|
[13] |
叶加仁, 杨香华.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14-218.
|
[14] |
高振中, 何幼斌.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32项目(等深流沉积、底流与古环流研究)起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54-154.
|
[15] |
查明.
压实流盆地油气运移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以东营凹陷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4): 86-90.
|
[16] |
师永民, 王新民, 宋春晖.
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234-238.
|
[17] |
傅启龙, 沙庆安.
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形态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1994, 12(1): 98-105.
|
[18] |
金友渔.
半马尔可夫过程在详细沉积断面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0, 8(1): 133-142.
|
[19] |
童熙盛, 唐勇.
重庆凉风垭飞仙关组风暴流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1-127.
|
[20] |
崔之久, 熊黑钢.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8-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