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传兵, 丁召静, 周定通, 梅璟, 刘天, 张婕, 赵健楠, 王节涛.
柴达木盆地脊状地貌沉积中砾石形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7
|
[2] |
时蕴琳,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魏振宇, 吴鹏, 孙磊, 汪烨辉.
呼伦贝尔巴彦塔拉砂砾石剖面沉积物组成和锆石U⁃Pb年龄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02-52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9
|
[3] |
冷宇坤, 谢远云, 康春国, 迟云平,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魏春艳.
哈尔滨居仁砂砾石剖面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72-48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1
|
[4] |
李存磊, 左晓春, 王玲玲, 陈盼盼, 张金亮, 刘建美, 高鹏.
基于沉积实验的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1): 86-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9
|
[5] |
曹江骏, 杨友运, 陈朝兵, 卜广平, 王茜, 杨一茗.
致密砂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05-1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1
|
[6] |
马俊学, 陈剑, 崔之久.
岷江上游叠溪混杂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1): 72-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8
|
[7] |
肖传桃, 吴彭珊, 李沫汝, 杨志伟, 周思宇, 郭瑞, 张超.
湖北松滋地区下奥陶统叠层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53-8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2
|
[8] |
陈虹宇, 胡广, 胡文瑄, 罗婷婷, 王学寅, 刘友祥.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石浦群沉积相、层序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43-2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2
|
[9] |
.
基于铸体薄片资料的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计算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长8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65-375.
|
[10] |
.
敞流沉积环境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60-269.
|
[11] |
.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叠层石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0-19.
|
[12] |
孙治雷.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来源与成岩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59-468.
|
[13] |
余斌.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9-796.
|
[14] |
余斌, 章书成, 王士革.
四川西昌邛海的浊流沉积初探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59-565.
|
[15] |
王裕宜, 詹钱登, 韩文亮, 邹仁元.
高浓度黏性泥石流堆积层理结构中筛积层和粗化层形成机理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05-210.
|
[16] |
伍涛, 王建国, 王德发.
辫状河砂体储层沉积学研究──以张家口地区露头砂体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27-33.
|
[17] |
崔之久, 熊黑钢.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8-140.
|
[18] |
唐永仪.
凤县第四纪泥石流堆积物的显微结构构造
. 沉积学报,
1988, 6(3): 105-111.
|
[19] |
王德坪, 刘守义.
东营盆地渐新世早期前三角洲缓坡区的泥石流砂质碎屑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4-24.
|
[20] |
崔之久.
初探沟谷泥石流及其扇形地的沉积类型、宏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1986, 4(2): 6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