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晓琳, 侯明才, 石和.
龙门山中上泥盆统腕足动物的附生生物及其生态响应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73-6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3
|
[2] |
王冠平, 朱彤, 王红亮, 吴靖, 杜伟, 冯动军, 王濡岳.
海相页岩综合层序地层划分及垂向分布特征——以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30-3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2
|
[3] |
荆锡贵, 陈政安, 李凤杰, 文胜男, 谢胜军.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49-7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0
|
[4] |
刘芮岑, 李祥辉, 胡修棉.
湖南茶陵盆地晚白垩世古降水氧同位素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69-11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7
|
[5] |
王卓卓, 施立志, 张永生, 陈代钊, 梁江平.
湘桂地区泥盆纪硅岩Rb-Sr、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沉积背景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79-6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6
|
[6] |
杨雪飞, 王兴志, 唐浩, 姜楠, 杨跃明, 谢继荣, 罗文军.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72-9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3
|
[7] |
.
南海东北陆坡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生长剖面的碳、氧同位素特征与生长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1): 50-55.
|
[8] |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灰岩岩相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580-589.
|
[9]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22-729.
|
[10]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36-40.
|
[11] |
杨威, 朱忠德, 刘秉理, 肖传桃.
造礁生物群落演化在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运用—以中扬子台地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1): 55-59.
|
[12] |
覃建雄, 陈洪德,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寿建峰, 杨晓宁, 沈安江, 陈子炓.
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2): 172-179.
|
[13] |
李祥辉, 曾允孚.
扬子西缘泥盆纪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积层序和层序混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39-344.
|
[14] |
杜小弟, 王璞君, 匡立春, 王东坡.
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古海平面变化再造及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4-17.
|
[15] |
李金有, 朴明植, 肖乾华.
几种煤、油共生盆地的烃源岩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09-113.
|
[16] |
尹小波, 连莉文, 钱贻伯, 朱辉, 戚厚发, 关德师.
绝氧条件下沉积有机物的热解分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43-148.
|
[17] |
孟庆任, 梅志超, 于在平, 张国伟.
南秦岭北缘镇安盆地晚泥盆世浊积岩系及盆地发展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25-32.
|
[18] |
林晋炎.
陕西镇安三里峡晚泥盆世生物礁特征及控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6-22.
|
[19] |
许效松, 牟传龙, 林明.
中国南方泥盆纪板内盆地层序地层与控矿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7.
|
[20] |
刘宝珺, 许效松, 徐强, 杨志华.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0, 8(4):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