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蔺, 唐永永, 张世帆, 李阳, 巩鑫, 向明坤, 文愿运.
贵州铝土矿含铝岩系中关键金属富集特征及资源潜力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12-15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06
|
[2] |
刘梦瑶, 齐永安, 史云鹤, 高星, 苏中堂, 张立军.
华北寒武纪—奥陶纪豹皮状碳酸盐岩系生物扰动成因
. 沉积学报,
2020, 38(1): 91-1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2
|
[3] |
牟传龙, 王启宇, 王秀平, 陈小炜, 周恳恳, 葛祥英.
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奥陶纪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1
|
[4] |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44-60.
|
[5] |
.
贵州紫云上石炭统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12, 30(1): 43-53.
|
[6] |
.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22-430.
|
[7] |
李金梅.
贵州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1): 26-32.
|
[8] |
殷科华.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的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52-457.
|
[9] |
孙宝亮.
贵州紫云扁平村石炭纪珊瑚礁剖面微相分析与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1-357.
|
[10] |
张永利.
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藻类繁盛的标志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77-182.
|
[11] |
肖传桃.
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物相及其分区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42-250.
|
[12] |
杨瑞东, 毛家仁, 张位华, 姜立君, 高慧.
贵州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生物化石保存及生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64-671.
|
[13] |
杨瑞东, 赵元龙, 毛家仁, 聂爱国, 陈笑媛.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古生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29-135.
|
[14] |
金振奎, 邹元荣, 由伟丰, 蒋春雷.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19.
|
[15] |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
[16] |
许玩宏, 张忠英, 沈平, 孟仟祥.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沉积学报,
1997, 15(3): 72-77.
|
[17] |
崔智林, 梅志超, 孟庆仁, 屈红军.
南秦岭寒武—奥陶纪碳酸岩台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1-167.
|
[18] |
王生海, 范嘉松, J. Keith Rigby.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66-74.
|
[19] |
高振中, K.A.Eriksson.
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苏地区奥陶纪海底水道中的内潮汐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2-22.
|
[20] |
刘巽锋, 胡肇荣, 曾励训, 郑光夏, 汪成元.
贵州震旦纪锰矿沉积相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3, 1(4): 10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