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宪国, 王涵巍, 张涛, 段冬平, 林承焰, 黄鑫.
曲流串沟型江心洲形成机制与演化探讨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15-12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2
|
[2] |
张昌民, 朱锐, 赵康, 胡威, 尹艳树, 李少华, 尹太举.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26-9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6
|
[3] |
杨友运, 何康宁, 任颖惠.
华庆地区长63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模式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57-3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5
|
[4] |
.
基于过程的分流平原高弯河道砂体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以大庆油田萨北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53-662.
|
[5] |
.
大庆长垣北部葡萄花上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01-309.
|
[6] |
沈武显.
松南长岭地区沉积层序演化与成藏要素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77-285.
|
[7] |
魏恒飞.
喀左盆地九佛堂组露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109-1115.
|
[8] |
张满郎.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89-298.
|
[9] |
马世忠.
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32-639.
|
[10] |
李 阳.
地下侧积砂坝建筑结构研究及储层评价——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体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42-948.
|
[11] |
冯建伟.
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的定量识别——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层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07-213.
|
[12] |
梅冥相, 刘智荣, 孟晓庆, 陈永红.
上扬子区中、上寒武统的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6, (5): 617-626.
|
[13] |
.
上扬子区中、上寒武统的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17-626.
|
[14] |
梅冥相, 高金汉, 李东海, 孟庆芬, 易定红.
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97-306.
|
[15] |
冯有良, 潘元林, 郑和荣.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76-383.
|
[16] |
王成善, 陈洪德,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4): 499-508.
|
[17] |
周劲松, 赵澄林, 余丙俊, 孔维芳.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准层序划分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47-751.
|
[18] |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66-71.
|
[19] |
梅冥相, 梅仕龙.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10.
|
[20] |
张昌民, 徐龙, 林克湘, 刘怀波, 裘亦楠.
青海油砂山油田第68层分流河道砂体解剖学
. 沉积学报,
1996, 14(4): 7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