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牧, 季长军, 黄元耕, 丁一, 陈荣庆, 陈明思, 杨钹, 陈代钊.
羌塘盆地索瓦组碳酸盐岩红层成因和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12-8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2
|
[2] |
王炳森.
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充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2
|
[3] |
卢龙飞, 刘伟新, 魏志红, 潘安阳, 张庆珍, 腾格尔.
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成岩特征及其对孔隙发育与保存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1): 73-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5
|
[4] |
杨佳奇, 纪友亮, 吴浩, 孟令箭.
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03-2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1
|
[5]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6] |
胡鹏, 于兴河, 陈宏亮, 赵晨帆,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90-4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1
|
[7]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8] |
黄少华, 秦明宽, 刘章月, 许强, 郭强.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砂岩铀成矿的约束——以准南硫磺沟地区头屯河组砂岩铀成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50-25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4
|
[9] |
宋国奇, 刘鹏, 刘雅利.
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1-948.
|
[10] |
丁晓琪.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储层成岩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97-104.
|
[11]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2] |
漆滨汶.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99-109.
|
[13] |
刘正华.
歧南凹陷沙河街组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83-191.
|
[14]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9-554.
|
[15] |
王宝清, 张荻楠, 刘淑芹, 周永炳, 金曙光.
龙虎泡地区高台子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14-418,423.
|
[16] |
傅强.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2-96.
|
[17] |
颜佳新, 伍明, 李方林, 方念乔.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78-83.
|
[18] |
江文荣, 周雯雯.
珠三坳陷成岩作用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1998, 16(4): 91-97.
|
[19]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20] |
陈国俊,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
. 沉积学报,
1990, 8(1): 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