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成波, 李美俊, 刘晓强, 韩秋雅.
干酪根热解生烃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4, 42(5): 1494-15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45
|
[2] |
王萍, 王健, 杜远生, 周琦, 余文超, 徐源, 袁良军, 潘文, 徐亚军.
新元古代南华盆地Sturtian冰川沉积物中碳同位素负偏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6): 2020-20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40
|
[3] |
侯孝欢, 吴应琴, 王作栋, 刘艳红.
绿河页岩干酪根分步瞬时热解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3): 630-6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3
|
[4] |
白玛曲宗, 韦恒叶, 江增光, 邱振.
江西东岭剖面P-T界线碳同位素变化与沉积物输入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67-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8
|
[5] |
朱扬明, 李颖, 郝芳, 邹华耀, 郭旭升.
四川盆地海、陆相烃源岩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54-12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6
|
[6] |
杨晓萍.
煤系地层中储层基本特征与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91-895.
|
[7] |
王涌泉.
干酪根化学降解产物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78-781.
|
[8] |
张学军, 严晓虎, 李佩珍, 苗得玉, 胡文, 刘庆.
干酪根中类脂肪链含量的测定及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11-717.
|
[9] |
赵桂瑜, 刘洛夫, 李术元.
爱沙尼亚干酪根催化降解生烃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25-528.
|
[10] |
妥进才, 王先彬, 陈践发, 郭克园, 陈振岩, 朴明植.
辽河盆地煤系地层中特高含量的二萜类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85-290.
|
[11] |
邵龙义, T P Jones.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84-120.
|
[12] |
王万春, 徐永昌, Manfred Schidlowski, Eckhard Faber, Wolfgang Stahl.
不同沉积环境及成熟度干酪根的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32-137.
|
[13] |
段毅, 罗斌杰, 郑国东, 杨醒华.
甘南沼泽沉积物中胡敏酸和干酪根的化学特性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31-136.
|
[14] |
王万春.
天然气、原油、干酪根的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31-135.
|
[15] |
李春园, 王先彬, 陈践发, 张同伟.
黄土沉积物中△C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估算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71-175.
|
[16] |
陆琦, 刘惠芳, 罗莉绢, 雷新荣.
广西百色盆地干酪根的研究──兼探干酪根的演化与粘土矿物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4): 31-39.
|
[17] |
陆琦, 刘惠芳, 罗莉绢, 雷新荣.
广西百色盆地干酪根的研究——兼探干酪根的演化与粘土矿物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24-132.
|
[18] |
王铮.
干酪根的赋存状态与成熟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0, 8(4): 124-129.
|
[19] |
秦匡宗, 吴肖令.
高磁场固态碳13核磁共振法研究干酪根的热降解成烃机理
. 沉积学报,
1990, 8(1): 19-27.
|
[20] |
秦匡宗, 张秀义, 劳永新.
干酪根的X射线衍射研究
. 沉积学报,
1987, 5(1): 26-36.
|